第0490章 人脈關系(第3/4頁)

葉志洺是個聰明的生意人,他充分認識到《跳灰》的不足,於是就邀請外國明星籌備了新電影《狐幅》,想一舉打開外埠的票房。

本來這是一個打破賣埠難關的機會,既有外國明星,在國際上的賣埠價就可以提高,在本埠也構成上佳的票房效果。

但是,構想未必就能和現實協調,向來就沒什麽理智可言,非常邪門的香塂電影市場,似乎對和西方合作的片子諸多挑剔,這種類型的片子在香塂並不吃香。

雖然《狐幅》的收入不錯,但卻趕不上龐大的制作費,很快外面就傳出繽繽資金周轉不靈,被匯豐收購了82%股份的謠言。

這個收購傳聞從《狐幅》下片,到繽繽去年放棄聯華院線為止,整整三年時間,一直就成了一個讓人頗為玩味的謎。

不過這個事情很快就被證實,要被收購的不是繽繽影視,而是繽繽時裝公司,也就是葉志洺的主業。

被收購傳聞困擾的葉志洺,為了維護繽繽在電影發展上的利益,就把繽繽影視獨立了出來。

由於內地改革開放,內地紡織業的崛起,沖擊到了香塂的紡織業,前兩年,香塂的服裝企業紛紛倒閉,投身紡織業的不是去內地另起爐灶,就是退出紡織業。

葉志洺也沒有獨善其身,繽繽時裝的日子並不好過,他把精力轉移到影視業,也有在紡織業已經混不下去,需要另辟蹊蹺的原因。

南易也不太清楚是什麽原因,葉志洺和嘉禾的關系很差,嘉禾院線根本不會上映繽繽影視的片子,而邵氏院線也對葉志洺不感冒,他只能把繽繽的片子送到麗聲院線去上映。

八十年代以前,香塂的主要院線就是嘉禾、邵氏、麗聲,而麗聲是其中最弱的,它的戲院位置和數量都不足,另一方面,院線的主事人並不太關心院線的生意,他開院線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地產生意。

正因為他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地產、炒金、股票等生意上,對戲院經營並不上心,時日一久,權力漸漸落在一些下屬的手裏,葉志洺看清麗聲院線這些弱點,以眾籌的手法開始在麗聲院線建立他發行電影的“大本營”。

從六十年代末開始,香塂的電影業就日漸繁榮,電影票房是一年比一年強。

自七十年代中旬開始,置身於電影業的人員越來越多,原來和影視業一毛錢關系都沒有的人也進入到圈內搶食。

電影這碗飯,看似好吃,其實要吃起來很難。

上映之前的工作,只要有錢,做起來不會太難,可電影想要上映賺票房就有點難了,並不是什麽電影都有機會在院線上映。

雖說早些年香塂的院線還流行包底費,也就是電影在上映之前,制片方要先交給院線一筆錢,類似於租影院的租金,按天計費,交了包底費、談好影片分成,之後才是影片上映。

而包底費基本能保證院線的成本,影片分成就是純賺。

這樣看似影片要上映不難,大不了就是交包底費麽,誰交不是交,可其實並非如此,香塂吃電影飯的人多,玩票、賭一把的人也不少,電影公司和院線就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電影公司得求著院線。

院線為了讓自己能賺更多的錢,他們就要對影片進行甄選。

不好看、大概率票房會不佳的影片,電影公司老板不上道,女主演不滿足院線方打“撲克牌”的要求等等,諸如此類都會成為影片被篩掉的理由。

有不少影片出品方都苦於自己的影片發行無門,一個個都盼望著有一個發行能力超強的“英雄”站出來,葉志洺樂善好施,急大家所急,就站出來當這個Superman。

但是,自家知道自家的事,葉志洺很清楚自己沒有超能力,根本沒資格當這個超級英雄。可他那無處安放的善心作祟,不當這個超級英雄他都睡不著覺。

於是,他發揮了“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鐵人精神,靈機一動,想了一個歪招:

他找那些已經在麗聲院線排上片的出品方,和他們打著商量,“嗨,兄弟,我給你幾萬塊錢或者在電視上替你的影片打個廣告,你在片頭上給我打個廣告。只要在片頭打上‘繽繽榮譽發行’六個字,我的錢你就賺到手了,簡單吧?”

至於為什麽葉志洺會把“電視上打廣告”做為交換條件,並不是他在電視台有資源,而是當初繽繽時裝和電視台有廣告合約,簽的是年約,不但有折扣,而且都是黃金時間的廣告位。

合約時間還有很久,但繽繽時裝已經黃了,合約已簽,不登廣告,廣告費也得照給,葉志洺幹脆就把這個資源給利用起來,把影片的廣告放到電視上去播送。

出品方一聽,嘿,還有這好事,這錢不賺白不賺,於是一部部影片的片頭都出現“繽繽榮譽發行”六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