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3章 再問(第2/3頁)

“秀秀,打碗米飯。”南易吩咐了一聲,又對伍再盛說道:“不陪你了,有客人來了。”

“行,你去忙。”

時間來到十一點,店裏就開始三不五時的上客,到了十一點半,店裏的十張桌子只有兩張最大的圓桌沒人坐著。不過,客人裏面有一半是兩隔壁店鋪的老板,算是來捧場的。

沒經過宣傳,上客率達到三成多也可以了。

只是來的都是華人,還沒有見著一個老外,南易也不心急,這個點還沒到鷹國佬的午餐時間,要是到了下午一點還看不到老外,他就該著急了。

等時間來到十二點半,就開始有老外進來,龍門陣也迎來了上客高峰,上客率達到七成,兩張圓桌也開始有散客拼桌,有幾張台子已經第三次翻台。

南易坐在收銀台裏用心的觀察每一桌老外的面部表情,要是誰吃到某個菜蹙眉,他就會走過去詢問一下原因,問一問為什麽不符合客人的口味。

華人那裏,他就不會去問,一是因為很難從華人那裏聽到真實評價,南易就算去問,別人也會回答的很含蓄;二是因為他也不太重視華人的評價,華人就不在龍門陣的主目標客戶群裏。

龍門陣暫時要做的是符合老外口味的“中餐”,要賺的就是老外的錢。

中午這一餐,一直到下午三點半才算是沒有客人再來,南易原來的高峰時間估計錯誤,因為龍門陣本來只是一個工具,他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開業之前並沒有做過市場調查。

四點鐘,店裏的四個人才能坐下來吃飯,吃的非常簡單,一盆番茄炒蛋、一盆土豆燉牛腩。

有一個讓外行人很意外的事,開飯館的小老板、廚子、服務員的胃病患病率是很高的,幾乎可以說是職業病。

南易他們早上九點左右吃了早餐,一直到這個點才吃上第二餐,下一餐起碼要等到九點,只有等客人走的差不多了才能吃晚餐。

每天的吃飯時間根本做不到固定,都是視生意情況而機動,飲食不規律加上吃的通常不會太好,不得胃病就怪了。

廚師做菜是工作,給客人的會盡量做好,可做給自己的吃的時候,只剩下兩個字——糊弄,什麽簡單做什麽,只保證熟,不保證好吃,多顛一下勺的心情都欠奉。

“老羅,按照鷹國佬的飲食習慣來說,中午這一餐,他們都會吃的比較隨便,越簡單越好,我打算過兩天看看情況,推出碟頭飯,嗯,就是蓋飯,我們把名字取的高大上點,叫淳熬,周天子淳熬。”

南易接著給三人說了一下淳熬的典故,接著又問斯特裏特,“你知道華囯古代的哪個皇帝?”

“很多,李世民、成吉思汗,還有幾個,我忘記了,BOSS,我高一就輟學了,歷史學的不多。”斯特裏特抱歉的說道。

鷹國的初高中歷史選修教材裏面有東亞篇,對華囯的描述篇幅不太多,但是從商到清朝都有概括性的介紹,說唐朝實際控制線一直到印剫河谷,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還有說宋朝的航海技術。

而關於蒙古的篇幅是最長的,這估計是因為蒙古差點抄了他們老窩,他們覺得蒙古很強大的緣故吧。

嗯,鴉片戰爭並沒有提到。

“OK,介紹周天子淳熬的時候,可以說這是成吉思汗最愛吃的食物,有一次,他的仆人把他的淳熬給打翻,他勃然大怒,屠殺了仆人家裏13口,哦,不,數字還是換成12。

佩妮,你覺得12會不會太少,要不要換成一個更大的數字?”

南易說著,詢問了一下斯特裏特的意見。

“我覺得12個已經很多了。”

斯特裏特對南易編造歷史典故的行為有點瞠目結舌。

“那就12個,成吉思汗在重病彌留之際,都念念不忘要吃一碗最正宗的淳熬,臨死之前,他給孛兒只斤·拖雷留下一句話:‘打下五川,找到一個姓羅的廚師,讓他做一碗淳熬放到我的墓前。’

而你,老羅,就是那個成吉思汗念念不忘的廚師後人。”

“老板,你就這麽給我安排一個祖宗?”羅坤笑道。

“不樂意?”南易搖搖頭說道:“那算了,就說是你的祖師爺,這個廚師不姓羅,改姓劉。我記得宋代有一個女禦廚叫劉娘子,就說他是劉娘子的後人。”

“這個劉娘子做川菜的?”

“鬼知道,我看的書上也沒說,既然沒有明確記載,那典故就可以隨便往她頭上按。你看乾隆多忙,咱們全國各地都有他吃過的菜,動不動就是他賜名。

乾隆六下江南,第五次去了五川,找到了劉娘子的後人,吃了一碗淳熬後,他激動的熱淚盈眶,留下了兩句詩——龍門陣前享淳熬,座……臨……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