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5章 毛骨悚然(第2/3頁)

Eric的頭部與手臂能夠移動,並通過無線電信號可以進行通話。其動作系統由一系列齒輪、繩索與滑輪實現控制,而且它的口中可以噴出火花。

也許是Eric的發明人裏有一位退伍老兵的緣故,Eric的創造明顯有軍用方向的探索。

次年,也就是1929年,日本的首台機器人Gakutensoku亮相,這台機器人的內部控制系統更加精細,既可以改變面部表情,也可以書寫漢字。

四十年代,第一套人工神經網絡正式誕生。

1943年,沃倫·麥卡洛克和皮茨創造出一套采用電路構建而成的基礎神經網絡,旨在更好的理解神經元如何在大腦當中運作。

隨著人工神經網絡的出現,他們的實驗為後來具備復雜行為能力的自主機器人的誕生鋪平了道路。

進入五十年代,機器人發展史上的另一個裏程碑出現。

阿蘭·圖靈,記住這個人,一定要記住這個人,後世所受的大數據轟炸之苦和他也脫不了幹系。

就是他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如果將來被機器人奴役,記得鞭屍的時候找到正主。

同樣再五十年代,第一款工業機器人尤曼特出現,它能夠利用一條機械手臂運送壓鑄件並將其焊接到位。

記住喬治·德沃爾,尤曼特的專利就是由他提出的,要是當不成工廠狗了,要噴就噴他。

進入六十年代,由於尤曼特的出現,機器人就開始在工業環境中迅速普及開來,通用很快就在新澤西州的裝配廠安裝了尤曼特,用過之後,覺得這個東西很靠譜,就找了精算師噼裏啪啦一算。

“哈哈,這玩意雖然貴,可比養工人劃算多了,最重要這玩意不懂得反抗啊,很聽話,讓幹什麽幹什麽。”

於是,通用就在自己的生產工廠全面引入尤曼特。

1969年,維克多·謝曼發明了斯坦福機械臂,這條機器人手臂被認為是最早利用計算機控制的機器人之一。

如同利用磁鼓操作的尤曼特一樣,斯坦福機械臂同樣代表著巨大的突破。

等時間推進到七十年代,這可就不得了了,機器人領域可謂是全面開花,已經不滿足只呆在工廠裏做工,世界那麽大,它們想去看看。

七十年代初,世界上第一台擬人化機器人WABOT-1問世。

Wabot-1是1967年Wabot項目的後續成果,由東京早稻田大學的加藤一郎創造。Wabot-1擁有一套視覺、肢體控制系統,可實現自主導航、自由移動,甚至能夠測量物體間的距離。

1973年,徳國KUKA公司發布了Famulus,這是第一台擁有6個機電驅動軸的工業機器人。

次年,理查德·霍恩開發出第一台由小型計算機負責支持的工業計算機——明日工具[The Tomorrow Tool],簡稱T3。

1978年,山梨大學的教授牧野裕,發明了選擇性遵循裝配機械臂Scara。

等時間推進到八十年代,機器人已經開始市場化,各種機器人產品已經被擺上櫃台銷售。

Heathkit HERO 1,1982年誕生,看上去像一台吸塵器,是當下最有前景和流行的可編程家庭機器人。

它的頭部內置大量傳感器,可感知光線、聲音、動作和距離,用戶還可選購機械臂和語音合成器,以及遙控器來控制器行動。

RB Robot RB5X,1983年誕生,這款機器人的外形設計完全模仿了《星球大戰》中的R2-D2,內置先進的傳感器、板載電池以及機械手臂,能夠舉起約0.5千克的重量,並實現編程操作。

Androbot Topo,同樣在去年誕生,這玩意已經有些外星人的味道,用戶可以通過無線形式將其與Aplle II電腦連接,並通過電腦指令遙控其前進。

不過,除了能夠移動外,這款機器人沒有其他功能,賣的又貴,市場反應並不是很好。

去年,還有一款定位於機器人仆人的Hubotics Hubot被推出市場。

實際上它更像一個廚房多媒體終端,用戶可以把它當作一台移動的廚房電視,另外還具有雅達利2600遊戲機、AM/FM收音機功能,還可選購打印機、關節臂、煙霧探測器、調制解調器、遙控器等多種組件。

同樣,這玩意價格也很貴,並不受消費者追捧。

今年初還有另外一款機器人上市,Tomy Omnibot 2000,這款機器人很便宜,只賣五百多不到六百美金,看起來有點像格德米斯[恐龍特急克塞號裏人裝扮的外星人,就眼睛布局有點像]。

通過訓練,它可以實現倒酒功能,不管是紅酒、威士忌、啤酒都可以,用戶需要通過它的機身按鈕手動操作它倒酒過程,並記錄在磁盤上,下一次使用便可實現自動化操作。

……

從記憶移植到機器人,這跨度好像有點大,可南易很清楚,記憶移植未必能實現,就算可以實現,那也是對當下來說比較遙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