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4章 石油美元(第2/3頁)

於是蘇東諸國的大量美元被從羙國銀行體系提出,而轉移至蘇修設於其他歐洲國家的商業銀行,這就是歐洲美元形成的最初原因。

此後隨著歐洲經濟復興、出口快速增長,歐洲各國積蓄了大量美元,隨之對羙國按35美元兌一盎司黃金的能力表示懷疑。

琺國率先發難,拋出大量美元向美聯儲以官價兌換黃金,徳國、意呆利、西班牙等緊隨其後,歐洲各國雄厚的黃金儲備即源於此。”

“你說的對,在歐洲保存的那些美元,也就叫歐洲美元。若玢,你告訴爸爸,什麽叫石油美元。”

南若玢想了一下說道:“爸爸,1973年爆發的中東戰爭和隨後而來的油價暴漲,不但極大地影響到做為最大能源消耗國的羙國經濟發展,同時中東國家依靠石油貿易賺取了大量美元,一舉成為羙國的債權人。

石油美元就是指1973年中東戰爭爆發後,石油輸出國由於油價大幅提高後增加的石油收入,所積累的大量盈余資金。

石油美元的出現使得國際收支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這表現在因石油收入大增,石油輸出國出現巨額順差,而石油消費國因石油支出劇增,出現了巨額赤字。

原有‘發達國家順差、發展中囯家逆差’的格局發生了逆轉。

巨額的石油美元對整個世界經濟產生了影響,對石油輸出國家來說,由於石油美元收入龐大,而其國內投資市場狹小,不能完全吸納這麽多美元,必須向國外資本輸出。

對於西方發達國家來說,由於進口石油支出大幅度增加,國際收支大多呈巨額逆差。

倘若采取緊縮性措施或限制進口石油來謀求國際收支狀況的改善,則可能導致經濟衰退,因此,發達國家大多希望石油美元回流。

1973年,當時的財政部長舒爾茨與沙特達成了一項秘密協定。

其要點為沙特的大部分石油美元存入羙國銀行,石油交易以美元計價並在紐約商品期貨市場掛牌。

因石油與美元的掛鉤,為兩者此後的緊密相關埋下了伏筆。”

“可以,資料背的挺熟,下次嘗試加入自己的理解。進入八十年代,石油的價格就一路攀升,但是實際上世界日均石油產量,並未超過正常的水平。

油價為什麽會上升這麽多?是需求在提高麽?

應該不是,我看過資料,八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後五年,世界的石油需求量並沒有提高多少,提高的需求,並不足以支撐石油價格的大幅提高。

深究起來,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美元超發,引起了購買力下降。

斯嘉麗,你覺得亞洲除了日本,哪幾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會在未來十年快速的攀升?”

“那還用說麽,現在已經看到端倪了,南韓、香塂、台塆、李家坡,這四個地方的經濟已經在快速攀升了,暫時來說,亞洲還沒有其他地方有它們發展的更為迅速。

前幾年,歐美的生產基地都在向除香塂之外的其他三個地方轉移,台塆紡織業、李家坡電子、藥品、南韓也是半導體為主導,不過紡織業有向華國內地轉移的傾向。

耐克的生產基地不就已經轉移到內地了麽?”

斯嘉麗最後提到耐克,有點意有所指的意思。南易當初能把耐克其中一個分廠拉到深甽,可以說利用了一下斯嘉麗。

“行了,你的貢獻,我記在心裏呢。這麽說吧,隨著這四個地方經濟崛起,通過貿易出口,大量的美元就留在了以東京、李家坡、香塂國際金融中心的商業銀行中。

這就又出現了亞洲美元,歐洲美元、石油美元、亞洲美元,大量的美元滯留在外面,你說,國會要不要想個辦法讓這些美元回流?

相比較美元購買力的下降,對羙國來說更重要的是要恢復貿易順差。

該怎麽盡快恢復貿易順差?”

“美元貶值咯。”斯嘉麗不以為然的說道:“亞當,這個你之前不是已經說過了麽,我也已經得到消息,國會已經在醞釀美元貶值的方案。”

“我還沒老年癡呆,說過什麽我當然記得,我的意思,針對完日本恢復一點貿易順差後,下一個該針對誰?”

“蘇修咯。”

“怎麽做,從哪裏入手?”

南易的這個問題,把斯嘉麗給問住了,她想了很久,才試探性的問道:“徳國?東西徳統一?不對,應該是東歐和東西徳一起,雙管齊下。”

斯嘉麗說著,又發現自己說的還不對,她又補充道:“薩達姆和蘇修走的太近,尹拉克還有1.8萬的蘇修空軍顧問,應該是東歐、徳國、中東三管齊下,另外把蘇修拖在泧南和阿冨汗的泥潭裏。

由外而內,先剪除蘇修對外的擴張,把他們趕回本土,然後再針對本土實施顛覆計劃。亞當,按照你的意思來說,這次會是不流血的經濟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