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1章 被硬塞的人情(第3/3頁)

新建的三角地菜場為三層,雙層樓梯上下。

底層主要為蔬菜市場;二層銷售魚肉類副食品及罐頭包裝食品,還有農副產品;三層為各種小吃點心店。

最多時,各式攤位竟達1500多,儼然是個菜場大超市。

有人寫了首順口溜贊道:“造成西式大樓房,聚作洋場作賣場。蔬果菜腥分位置,雙梯上下萬人忙。”

這裏不僅有國人的攤位,還有日本、蘇修等國的商販。

大嗓門、穿著木屐賣海鮮的東洋婆分外引人注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裏,三角地菜場始終是滬海占地面積最大,經營品種最全,服務設施到位的室內菜市場,三角地也成為滬海著名地名和菜市場的代名詞。

解放以後,三角地菜場舊貌換新顏,依然是滬海最大的室內菜場,排在滬海四大菜場之首[其後的三家:長壽支路菜場、巨鹿路菜場和陝西北路菜場]。

三角地一天銷售的蔬菜副食品總量達到40來噸,1979年9月22日的《喉舌報》上曾有一篇文章專門介紹了滬海HK區三角地菜場。

這個菜場的營業時間是早晨四時半到深夜十二時,分早市、中市、夜市,早市最熱鬧。早晨五時,街道還靜悄悄的,菜場裏已經熙熙攘攘。

三角地菜場一共三層,五十年代,菜場二樓所經營的花木、竹器等業務,都歸口到了有關行業,人員也隨之轉移,二樓就作為菜場辦公室。

三樓的點心業,解放前就已歇業,被改成了菜場員工宿舍,並還開了一家招待所,安置進去一家小學校。

南易看了一下手表,現在是下午三點左右,可菜場買菜的人還是很多,有些是全職的家庭主婦,也有早班下班順便過來買點菜的工人,有些看著應該是采購員,附近的國營食堂或者工廠食堂的。

南易還看見穿著軍裝的士兵在那裏一筐筐的往解放大卡裏裝菜,這應該是部隊上來采購的。

只是部隊上這個點來采購比較少見,他們一般都會大清早過來。

粗略的觀察以後,南易就從一個個攤位看過去,國營有國營的好處,特別對南易而言,每種菜邊上都有一個標價牌,這就省得他問價。

這時候,反季節蔬菜並不多,菜市場裏能看到的,除了肉類,大多都是應季菜,什麽卷心菜、菠菜、蘿蔔、萵筍、花菜、薺菜、草頭、生菜、青蒜、芋頭、冬筍之類的。

還有現在只在華東一代種植的滬海青,是一種小白菜,不過在大多數時候都會被稱為青菜,三十年後,要是混的一般的人,應該經常能吃到,沙縣的蓋澆飯配的青菜就是滬海青。

南易居然還看到了落湯青,這個菜口感有點澀,是包鹹湯圓的不二之選,因為發源於黃初平的故鄉,因而也被叫成大仙菜。

黃初平就是香塂很推崇的那個黃大仙,黃大仙宮裏供奉的就是他。

一邊用心觀察著菜場裏的菜色,一邊還記下幾種菜的價格,順便還把他想買的給買了。

而宮雪自從踏進菜場開始,南易就有意的和她拉開距離,誰讓她一進來就被人給認出來,一個個都過去和她打招呼。

她把人給吸引走,這也讓南易能更悠閑的逛菜市場。

等南易把整個菜場逛完,也初步得出一個結論,滬海這裏的菜籃子裏根本不缺菜,他想打菜籃子的主意,還是得北上去京城。

京城和天垏那裏的菜籃子就比較緊張了,一入秋,青色的就很難見到,解決兩地的菜籃子問題,政策上肯定會受到扶持。

“明年,讓葛翠竹派幾個人過去探探路,先試試好不好做。要是困難沒有想象中的大,就該去把陳風鼓動起來和自己一起種菜。

為市民解決買菜難的問題,打造菜籃子工程,這可是功在千秋,給陳家臉上貼金啊。

企業家麽,就得符合時代的需求,就得做人民有需要的生意,而不是用什麽金融炒作思維玩什麽貨源歸邊、操控市場,連一棵小小的白菜都要榨出八兩油出來。”

南易腦子裏尋思著,又想到螞蚱和六指也快要結束訓練了,明年,非洲的大豆計劃也該執行起來了。

還得找氣象專家問一問,他記得後面的幾年,有一年的冬天特別冷。

天氣冷,越冬的小麥可能會歉收,得提前準備起來,從小麥期貨上榨半斤油出來,也可以過上好幾個肥年。

神農南糧集團現在是只見出錢,不見進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