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5章 文昌舊事(第4/5頁)

“阿嬸,不會是走水過來的吧?”

“哪能啊,正規渠道進來的,城裏有人在做這個進出口生意。”

“幫我下五包三鮮伊面,阿嬸,調料別放,擱點鹽和味精就行。”

“好,我再給你擱點青菜,家裏還有肉,要給你切點不?”牛愛花說道。

“算了,放點青菜就行。”

這時候的方便面談不上多方便,必須得煮,用熱水泡根本不好吃。當年在火車上,劉貞能吃的那麽歡是因為沒吃過,也因為餓的。

去年,她想懷舊一把,泡了一碗雞蛋面,也就吃了一口就不想吃了,直說難吃。

文昌圍幾乎家家戶戶都用上了煤氣灶和煤油灶,土灶都有,煤爐卻是很少有人用,這倒不是深甽缺煤,曲仁礦隔的不遠,而且還在往深甽定向供煤。

而是煤爐用起來並不方便,錢也省不了多少,大部分村民還是土灶為主,煤氣灶為輔。

沒一會,牛愛花就端著三大碗方便面過來,碗面上不但躺著幾根菠菜,還臥著兩個荷包蛋,一看就是溏心的。

“南易,你試試,從墾殖小隊拿來的土雞蛋,走地雞下的蛋,沒喂過飼料,味道比家裏自己養的還好。”

“那我試試。”

南易把雞蛋夾起來,湊到嘴邊,先把蛋黃吸到嘴裏,甜甜的,沒有腥味。

“嘗不太出來,和家裏的土雞蛋分別不大,阿嬸,這個雞蛋是墾殖集團銷往香塂和日本的那一批吧?”

“翠竹是這麽說的,村裏每家分了十個,讓大家也嘗嘗鮮,以後想吃就吃不上了,都得緊著賣,說是賣一塊好幾毛一個呢。這雞蛋是好吃,就是個頭太小。”

“哈,那我得補給阿嬸,一共十個蛋,這就六個了。明天我去找翠竹阿嬸,把我和劉貞的那份也給領了。”

“她不在,去鰻鱺養殖場了,有日本客人過來看魚,她得去招待著。”

“嗯?這麽早就來看魚,咱們的魚要出欄還要好久吧?”

“這我就不知道了。”

南易一尋思,估計是提早來預定的,再回東京抽空去看看日本的鰻魚養殖基地,瞧瞧養殖規模是不是萎縮了。

鰻魚養殖難的不是賣這個環節,日本人敞開了收購。難的是養,一池鰻魚要是養死了,損失直接數百萬,好幾年的付出一無所獲。

養殖鰻魚很難出現過剩的現象,投資大、風險大,個體去養,肯定得舉債,一次養壞,基本一輩子都緩不過來。

有資本投資的,有更好的生意可供選擇,很少會有人看得上鰻魚養殖。

這是個鮮為人知,也無法推廣開的行當。

後世的鰻魚養殖戶,一次收獲可能賺上數千萬,規模大的賺過億。可要出一點事,很可能就傾家蕩產,魚瘟、台風各種各樣的風險,他們一一都要扛過去。

很容易上一秒資產過億,下一秒一屁股債。

不說別人,就說墾殖集團,要是砸了一次,那也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所以南易當初才會把人送到日本、南韓去學,並且這第一次養殖,墾殖集團的投入並不大,旨在讓大家熟悉一下,先積累一點經驗。

南易三人湊在桌上呼嚕呼嚕的吃著面,代銷店也就來了一個人買了包煙,然後就沒有人來了。

農村的代銷店生意本來就不會太好,賣的最多的就是針頭線腦,外帶香煙、豉油什麽的,和其他的地方不同,文昌圍這裏有單獨的老年茶室,上了年紀的人喝茶消磨時間都會去那邊。

代銷店沒人喝茶也沒人賭錢,再加上有食品廠在,每個月都會給小孩子發上一點自己的產品,自然也沒孩子會來代銷店買零食,生意不好也很正常,文昌圍的代銷店,自然也就真正發揮出它便民的意義。

南易剛把筷子放下,耳朵裏就傳來摩托車轟鳴的聲音,聽聲音是兩輛嘉陵70,新車四千多點,不過這個價一般買不到,都得加錢,真實的價格要到五千五左右。

“阿嬸,現在村裏摩托車多嗎?”

“挺多的,你一說可以放開大家買車了,年輕人幾乎都買了,摩托、船車[輕騎、踏板車]都有,文昌圍也算是露了一回威風,村裏的後生仔找老婆也不用發愁,有不安分的,常常換著帶姑娘回來。”

南易輕輕一笑,有點不以為然。

都說這個年代保守、淳樸,還有人說這個年代結婚容易,這其實都是錯誤的認知。

72條腿,三大件,一個普通上班族還是一樣很難實現,結個婚還是得花上大幾千,一年收入不到一千,存下幾千塊得多少年?

後世年薪達到十萬的也不少,可幾個能有三五十萬的存款?

這年頭的大部分年輕人結婚,還是得全家一起回到解放前,這年頭的丈母娘一樣也是血盆大口,只不過盤底的問句,一個是有房有車麽,一個是打聽在什麽單位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