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65、償命(已補全)

魏姝從謝蘭臣那兒聽說高霖造反, 下意識便搖頭道:“這不可能,前兩天,我還收到了高霖送給昭兒的生辰賀儀, 一並送來的, 還有二十幾個造船的工匠, 來送賀儀的人並無異常。他就算真要造反,為父皇復仇,也該先和我商量才是。”

謝蘭臣道:“大半個月前,高霖突然拿出一份李閑雲的證詞, 證詞上說,先皇是被今上忤逆, 活活氣死在行宮的。隨後,高霖又親自寫了篇檄文,聲討今上顛倒黑白, 謀朝篡位, 還意圖借水匪之手謀害先皇唯一的子息, 這才觸怒上天, 降下熒惑守心。檄文最後還說,不誅今上, 不足以慰先皇,亦不足以慰天。

“英王和裕王受檄文感召,很快便聯合高霖, 以‘代天罰逆’為旗號,起兵造反。真正起兵的是英王和裕王這對叔侄,高霖則在後方, 為兩人提供大量的金銀, 和兵器糧草。”

謝蘭臣邊說, 邊把自己收到的密信,遞給魏姝查看。

魏姝飛快地掃過薄薄的兩頁紙,神色漸漸變得不可置信,但又很快冷靜下來。

如果高霖手裏真的有李閑雲的證詞,這確實是他會做出來的事。

魏姝又回憶了一遍收到賀儀那天的情形,這才後知後覺發現異常:“上次在漳州,高霖的幹兒子來送錢,缺了最近兩年的稅銀,說是最近兩年礦上的稅收,尚未來得及全部兌換成金銀,待兌換完畢,便會送來。這次送賀儀,高霖的人又特意提了此事,說稅銀仍未清算好,還需要再等。”

魏姝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錢,便沒把此事放在心上。現在看來,這兩年的稅銀,怕不就是英王和裕王軍費的由來。

或許之前每年的稅收,也有被高霖給暗暗扣下的。畢竟封地的所有事宜,包括稅收的賬目,都是高霖一手經辦,他想要動手腳實在太容易了。

魏姝皺眉道:“他和張公公兩人,少時便陪伴在父皇左右,是父皇最寵信的心腹,我太信任他了。”

高霖是她的屬官,高霖謀反,她必然會受牽連,只怕此刻皇叔對她的問責,已經在路上了。

謝蘭臣道:“還是先找李道長來問問吧。”李閑雲的那份證詞,可是這場起兵的關鍵。

魏姝也疑惑高霖手中的證詞是哪兒來的,之前李閑雲明明告訴自己,他也不清楚父皇到底為何猝死,怎麽到了高霖那兒,就變成父皇是被皇叔氣死的了。

高霖竟然敢公然拿出證詞,魏姝也不覺得會是偽造的。

謝蘭臣早在收到密信後,第一時間便讓謝閔抓來了李閑雲。就在魏姝思忖間,李閑雲已經被帶了進來。

李閑雲一聽說高霖造反了,當即便哭喪著臉,把高霖如何逼迫自己的事一一說了,然後又哭著想為自己求情,謝閔卻沒給他再開口的機會,很快便又把人拖了下去。

魏姝聽完李閑雲的話,多少猜到些高霖的心思,不由自嘲道:“高霖是覺得我不會為父皇復仇,所以才不和我商量,私自行事。”

謝蘭臣忽然問她:“公主想復仇嗎?”

魏姝當然想,如果她父皇真的是被皇叔害死的話。

之前在神京的時候,她沒有能力復仇,只能先護住昭兒,離開那個是非之地。現在到了西北,她是有了借勢西北的機會,可她如果借謝蘭臣的手復仇,魏氏江山就會變成謝家的江山,她不知道父皇願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復仇……

尤其,父皇未必就是被皇叔害死的。

至於這次高霖造反,魏姝不會阻止,但也不會支持,最多把高霖從自己封地扣下的稅銀,當做是贈予他的罷了。

高霖性情偏執,不管父皇是怎麽死的,大約是一定要皇叔給父皇償命的。但裕王和英王,說是為父皇報仇,其實不過都是為了自己的私心罷了。魏姝自己和昭兒身份敏感,難保這兩人除掉皇叔後,不會也把自己和昭兒視作威脅,轉過頭來對付他們……

魏姝心裏有百般的顧慮,好一會兒沒有說話,謝蘭臣也不糾結非要一個答案,轉而又說起別的:“高霖手中尚有一半的證詞不曾公布,想來暫時並沒有拉公主下水的打算,不過終究也是個威脅。

“照公主所說,高霖一心要今上償命,如果英王和裕王能幫他達成所願還好,如若不能,難保他不會把我們也拖下水。也難怪高霖這次送賀儀,還附贈了二十幾個工匠,這是讓我們盡早造好船,做好籌備呢。”

建造一艘千料戰船,時間從三個月到三年不等。花費的時間不同,成品的好壞自然也不同。用三年造出的大船,可能三十年後依然可以下水使用,但趕工三個月造出來的,可能也就只有短短三個月的壽命。

但顯然,高霖留給西北的時間並不多。

謝蘭臣說的,魏姝也想到了,她道:“我會盡快給皇叔上一道折子,言明高霖拖欠稅銀,恐有二心,請求皇叔幫我討要。我遠在西北,耳目閉塞,只要趕在皇叔責問之前,遞出這道折子,便能證明高霖造反的事我並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