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一百八十一 賣書中(第2/2頁)

“主父偃,你來買。”劉徹剛吩咐完,又立即反悔,“算了,讓公孫弘買。”

之前的小說裏提到過公孫弘乃小人,公孫弘肯定當不了主角,讓他買。

大秦

秦始皇雙目微眯,這書簡直就是他的心頭好,心動JPG。

若是得到這本書,他肯定修出一條完美的堤壩,從此免受水患侵擾。

這條堤壩定能和秦直道一樣流傳千古。

沒想到後世居然連這都能總結,那可是幾千年的變化。

果然貴有貴的道理。

秦始皇轉頭吩咐:“扶蘇,買下來。”

唐太宗時期

雖然沒有提到大唐的水災發生了多少次,但從後世幾個朝代的情況看,想必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李世民吩咐褚遂良買下這本書,輕聲一嘆,“之前的書中提到過如何預防蝗災,如今又言水災可控,那旱災又當如何?”

若是年年風調雨順,沒有災情,何愁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天下太平。

杜如晦:“天幕既然提到了水、旱、蟲、饑荒四災,說不定待會也有旱災的預防辦法。”只要沒有水災、旱災、蟲災,自然不會有饑荒。

武周時期

武則天挑了挑眉,“婉兒,天幕這次的書不一般啊。”

上官婉兒點點頭,說:“這是利國利民的好書。”

誰知武則天搖了搖頭,“朕不是說這個,朕是說這才第二本,哦不對,第三本書,天幕就賣出這等好書,只怕後面還有不少。”

按照往常的規律,壓軸的書才是最有用的。

宋太.祖時期

趙匡胤聽到232這個數字眼前一黑,大宋總共才多少年啊,就發生了這麽多次水災,還河堤決口54次,是天幕列舉出來的朝代中最多的。

人家清朝四百多次水災才河堤決口15次,大宋怎麽決口這麽多次?

難道是清朝的治水技術比較先進?

是了,大宋之後的朝代河堤決口次數都比大宋少,後世就更不用說了,天幕出現幾年就沒聽她說過後世有什麽天災。

要麽是沒有,要麽是後世賑災及時,處理得當。

不過也是,後世有天上飛的飛機,水裏遊的遊輪,地上開的汽車,速度比起馬車來快多了,又有那麽多高產糧食,衣食無憂的,救災及時也不足為奇。

洪武時期

朱元璋瞪大眼睛:“大明國祚才276年,就有278次水災,那不是年年有水災?”

想到元末天災不斷,地裏顆粒無收,遍地屍殍的場面,朱元璋心裏一寒,“買,這本書一定要買下。”

【有寶貝提到水災解決了,那旱災呢?畢竟古代又做不到人工降雨。別急,這不就來了嘛。

看看這是什麽——《土法農村水電站》,這可是建國時候的神書,不過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它過時了,我們現在看覺得不過如此,但放在古代,它就是一本神書。

那個時代的書都有經典語錄,這本也不例外,開篇就是管理員的語錄,上面寫著“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備戰,備荒,為人民。

……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

以前小的時候不能理解這些語錄,現在再看這些語錄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管理員的偉大、魅力就在於此。

一不小心又扯遠了,來我們上鏈接,這是穿越神書,有寫作需求,或者想了解那個時代的寶貝可以點小黃車購買,分上下兩冊,售價38.8。

因為書籍比較老,是油印印刷的,字跡沒有那麽清晰,不過不影響閱讀。介意的寶貝勿拍。】

洪武時期

當年靠著“廣積糧,高築墻,緩稱王”的戰略最終建立大明,成為皇帝的朱元璋沉默了:“……”

這是內涵他呢?還是在內涵他呢?

朱棣見朱元璋臉色忽紅忽青,急了,“父皇,這本書和之前的書不一樣,它限量啊!再不買就沒了。”

朱元璋回過神,一邊下令,“快買,快買。”一邊心裏嘀咕,怎麽一會兒不限量,一會限量,天幕在搞什麽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