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一百五十九章 造神

兩個皇帝肯定有他吧?他晚年雖然殺了不少人, 但是沒有殺武將啊。

培養個能打的武將多不容易啊,他可舍不得殺。

文臣多的是,殺了還能立馬補上, 但武將就不一樣了, 沒了他是會心痛的啊。

所以…肯定有他的吧。

漢高祖時期

隨著天幕時不時的出現, 劉邦已經完全把天幕當成一個說故事的說書人了。

除了秦始皇外,其他人物都是後世的, 劉邦對後世的帝王將相還是挺有興趣的,聽得津津有味, 還時不時和大臣們點評兩句。

沒想到聽著聽著戰火就蔓延到他身上來了,劉邦向來自認灑脫不羈, 卻被說成小心眼、沒有肚量, 當即拉下臉:“乃公心眼小?沒有肚量?”

就因為韓信的死?

跟隨他起事的開國功臣那麽多, 他都給他們封候拜將了, 讓他們世代富貴。這還叫心眼小, 沒有肚量?

韓信的死,又不是他幹的。咳, 至少不是他一個人有這想法。那不就是說明韓信非死不可嗎?這怎麽能賴他?

也不瞧瞧韓信都幹了什麽。

當年齊國都投降大漢了,韓信卻突然出兵攻打齊國, 不僅害死酈食其, 還讓他背上了出爾反爾的惡名。

這也就罷了,終歸齊國是被打下來了, 目的達到。可是,韓信後來又做了什麽?趁著他被困滎陽,動彈不得之際跟他討要齊國,當齊王。

他這邊正在被項羽圍困,正等著酈食其說通田廣讓齊國歸順, 和魏趙燕三國形成包抄之勢翻身呢,結果韓信突然出兵,讓田廣以為他出爾反爾,直接殺了酈食其,還直接倒向項羽,讓他又多了個敵人。

這個敵人本來就是韓信給他招惹來的,當然得韓信自己平定,這算哪門子功勞?害他損失了一個謀臣,他還沒讓韓信賠呢。

韓信反而來討功,要封王。

這幹的是人事?

韓信何止不懂收斂,簡直就是猖狂,想殺他有什麽不對嗎?

再說了,韓信比他小一輪,他要是死了,劉盈能壓得了韓信?呂雉想殺韓信可太正常了。

還君臣相得,他倒要看看,韓信的狗脾氣不改,誰能忍得了他,劉邦心中冷笑。

有幸看過漢史知道自己善終的大臣們狗腿道:“陛下寬宏大量,怎麽可能沒有容人之量,是韓信在詆毀您。”

“就是!咱們都能善終,韓信不能難道不是他自己的問題嗎?要不是他想謀反,陛下又怎麽會貶他為淮陰侯。”

“只貶為淮陰侯沒有殺他已經是陛下格外寬宏了。誰知他被貶後非但沒有感激之心,反而還對陛下心懷怨念,韓信該死啊。”

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將劉邦捧上了天,把韓信貶到了塵埃。

劉邦越聽越不得勁,擡手制止了大臣,轉頭看向一直沉默不語的蕭何:“蕭何,你怎麽看?”

“臣怎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人怎麽看。”蕭何說著,示意劉邦看向天幕。

言下之意,天下人都知道劉邦殺韓信是因為韓信功高蓋主,劉邦小心眼、沒度量。

劉邦嘴角抽了抽,“……”

**

淮陰侯府

聽到自己又被天幕提及,韓信扁了扁嘴,別光說啊,有本事真的送他去別的朝代再就業啊。

看完三冊《夢回大秦》後,韓信已經知道大漢再無他的用武之地,劉邦不會再給他接觸兵權的機會,他最好的結局就是老死長安。

這樣的日子和被囚禁有何區別?

韓信自嘲一笑,心裏越發不甘,“這世上真有不猜忌臣子的君王嗎?”

換個人,真的能比劉邦更好嗎?

韓信心裏沒底,臉上透露出些許疲倦,他著實厭惡了這種勾心鬥角的政治鬥爭,遠不如戰場上快意。

大秦

秦始皇眉頭微微上揚,眸底露出一絲笑意,不管書裏的韓信選擇去哪裏再就業,現實中的韓信只能是大秦的。

“韓信呢?怎麽還沒到?”

“奴婢已經讓人去催了,想來要不了多久就到了。”

秦始皇點了點頭,心道韓信可真是個大寶貝,不僅能打,還能當主角,這已經是第二回 了,比起扶蘇強多了。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眉毛一挑,“兩個皇帝,有朕吧?”

長孫無忌提醒道:“陛下,大唐不缺武將,若是可以自己選擇,韓信應該不會來大唐才是。”

李世民:“朕知道,但天幕的意思,只有兩個皇帝能有容人之量,不會猜忌功臣,難道不是朕嗎?”

貞觀群臣:“……”雖然…但是,陛下你是不是太自戀了?太上皇還在呢!你敢不敢轉頭看看太上皇的表情。

旁邊的李淵:“……”別問,問就是無語+生氣。

倒也不是李淵多有自知之明,實在是殺功臣這事他已經幹過了。

洪武時期

朱元璋若無其事地移開視線,這個好像和他沒什麽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