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一百二十九 就這?

【趙淩舒答應配合開封府查清狄青通敵叛國案, 作為交換條件,展昭要教會她輕功。

在輕功的誘惑下,趙淩舒查案比之前積極了許多, 很快就將目標鎖定在城北一個技藝精湛的刺青師身上。

經常看推理破案劇的都知道, 一般這種要找到證人的時候,證人就會被滅口。

小說裏也是如此, 他們剛查出開封府裏會這種針法的刺青師是誰後,那個刺青師就吊死在家裏了。

線索再一次斷了。

可是哪有這麽巧合的事,他們才剛查到這個刺青師身上,刺青師就吊死了。

擺明著是殺人滅口。

包拯怒不可遏:天子腳下, 居然做出殺人滅口這樣的事, 還有沒有王法!

趙淩舒心裏嘆道:王法是統治者規定的,有沒有還不是看他的意思。

但看著包拯氣得臉更黑了,沒敢說, 她清了清嗓子安慰包拯:包大人何必動怒呢?雖然刺青師的線索斷了, 但他的死也產生了一條新的線索。

包拯依舊皺著眉頭:可是現場並未留下痕跡。

刺青師住的偏僻又獨居, 連個證人都沒有, 家中幹凈整潔連個腳印都沒有, 哪有什麽線索?

趙淩舒:有!刺青師指甲縫裏除了有木屑、墻灰、麻繩組織之外, 還有一些皮屑, 但死者的身上並沒有抓傷。

說明他死前在劇烈的掙紮,甚至抓傷了兇手的皮膚。

包拯搖頭嘆息:只憑抓傷就想捉兇手,談何容易。

趙淩舒也覺得有點難, 但誰讓古代沒有DNA檢驗技術和指紋識別等技術呢。要是有這些, 分分鐘就能找到兇手。

案子越來越復雜,水也越來越渾。

不過也不是全無收獲,趙淩舒:包大人, 狄青如今還在獄中,殺人滅口的事肯定與他無關,再加上其他線索已經能證明狄青是清白的了。

包拯遲疑道:可是真兇……

趙淩舒:我們剛查出刺青師這條線索,刺青師就死了,很明顯背後之人不想讓我們繼續查下去。包大人不如先把狄青救出來,暫時了結此案,讓幕後之人放松警惕,再徐徐圖之。】

宋仁宗時期

趙禎:“??”就這?查了這麽久就這?

到底是誰通敵叛國啊!!!

趙禎目光從眾人臉上掠過,臉色愈發陰沉,有種吊著一口氣不上不下的感覺。

是不是龐太師做的給句準話啊?

如果是龐太師做的,那就是假的,畢竟無論是龐籍還是張堯佐都不會做出這種事,史書上也沒這方面的記載,不然天幕早就說了。

如果不是龐太師,而是另有其人,那就要好好掂量了。

趙禎想知道書裏真正通敵叛國的人是誰,大臣們也想知道啊,這種事言語不詳,只會徒生猜忌啊!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他們認為自己一定是清白的。

大秦

秦始皇疑惑:“為何會找不到兇手?既然能推斷出死者的死亡時間,以及死者抓傷了兇手,那全城搜查就是,這有何難?”

而且都沒有黔首舉報可疑人物嗎?

秦始皇很不理解,明明知道了這麽多為何還是查不出真兇,把可疑人物都捉起來審問啊!這可是通敵叛國的大罪,自然是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要不是涉案的是狄青這種得力幹將,一開始就應該直接處死好吧!

這要是他早就破案了,哪裏會等到現在。

出身法家的李斯,對法相當敏感,通過天幕說的幾條宋刑統,他已然猜到後世刑法遠比大秦律法寬容。

而且書中的包拯是個為民請命的好官,從他審案從不用刑就能看出,李斯雖不認可這種法子,但也不得不敬佩這種人。

在他看來,只要能達到目的,嚴刑逼供又如何。況且大部分人本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指望他們在不用刑的情況下認罪,無異於天方夜譚。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聽得直皺眉:“就這樣?”

雖然他對輕功更感興趣,但這是通敵叛國耶!不查清楚,大宋的皇帝晚上不會睡不著嗎?

通敵叛國這種事有什麽好說的,該夷三族的夷三族,誅九族的誅九族,寧可錯殺一千,也不能放過一個。

磨磨唧唧什麽,直接把可疑的人全部捉起來,大刑伺候,還怕他們不招?

這般輕拿輕放能鎮得住誰?

幕後之人只會變本加厲而不會就此收手。

劉徹心裏極其無語,最後化作一句:“這大宋可真無能。”

大臣們:“??”

汲黯不解:“陛下這是何意?”

劉徹指著地圖集上的北宋疆域圖,“瞧瞧,這宋朝北有大遼,西有西夏、回鶻、吐蕃、黑汗,南有大理,強敵環繞卻不思進取,怪不得朝中大臣會通敵叛國呢。”

“若是把周邊強敵都消滅了,大宋不就是最強的嗎?還用得著擔心朝中大臣通敵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