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一百二十一 後續接大宋篇

在太醫的努力下, 朱元璋很快清醒了過來。

醒過來的朱元璋看到圍在他身邊的兒子們,心中感觸頗深,他自幼父母雙亡,幾個兄姊也先後去了, 二十三歲的他已經一個親人都沒了。

二十五歲投入郭子興麾下, 反抗元朝。三十六歲稱王, 四十歲稱帝, 改國號大明。

如今他已經六十五了, 沒幾年好活了。按照天幕的說法,他還剩不到六年的壽命。

老朱家從只剩他一根獨苗苗到現在的人丁興旺,這一路他走得可不容易。

坐上這個位置,掌握生殺大權後,他殺了不少人, 有壞人有好人, 有敵人有好友, 有師長也有恩人……

有一些是必須要殺的, 有一些是被無辜牽連的, 這些他都知道, 但他依然選擇了這麽做。

究竟是順者昌, 逆者亡的個人私欲;還是為了大明江山,他早已分不清了。

“老四留下,其他人都出去吧。”

朱樉聽到這話本能不爽,這麽多兒子, 怎麽就單獨留下老四?

但看著朱元璋難看的臉色, 朱樉也不敢多說什麽,老爺子就是他最大的靠山,如果老爺子沒了, 上位的無論是誰都不會讓他們這些掌權的藩王好過。

朱允炆削藩,難道老四就不會削?

他是混不吝了點,但不代表他什麽都不知道。

眾人出去後,朱元璋沉著臉道:“這書你可看過?”

朱棣當然知道朱元璋為什麽會被氣暈,不止他知道,其他兄弟也知道,不過這話可不能說,老爹暈倒了兒子還有心看書這不找打嗎?

所以朱棣搖了搖頭。

“這書絕不能讓其他人看到,”朱元璋想起什麽,又皺眉道:“你之前說小說的主角可以免費買書,你閨女那?”

朱棣連忙道:“父皇放心,智明才七歲,王妃不會讓她聽這些的。”

都沒聽怎麽會買呢。

“那就好,切記這書絕不能流傳出去。”朱元璋叮囑道。

朱棣有些奇怪,之前那本大明的小說還說如何推翻大明呢,也沒見老爺子這麽震怒,這本書裏到底都寫了啥?

朱元璋原本不想再看那幾本小說,但想到之前在書裏看到的“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起義”,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往下看。

書裏朱酒酒建立的帝國通過工業發展變得十分富饒,美洲的農作物、棉布、香料流入各個大洲,再從各大洲低價收購原材料,短短幾年的時間,竟成了一個世界各國人都向往的強大帝國。

被朱酒酒帶到美洲的那批婦孺成了她的金字招牌,那批女科錄取的女官在朱酒酒的扶持下,大多都成了享譽世界的大人物。

越來越多的女人不安於室,想像她們一樣去海外幹一番大事業,搏一份功名。大明的人口正以一種可怕的速度流向海外。

男女比例差距越來越大。

更可怕的是,沒有女人後,各地□□頻發,有聘禮被擡到天價,引起當地男人不滿落草為寇到處搶女人的;有被壓迫的女人選擇殺夫殺子殺全家同歸於盡的……

書裏的朱棣連著看了幾樁命案後,終於意識到再不抑制女人出海,大明可能就要變成只有男人沒有女人的國家了。

他火速下令封了海口,禁制女人出海。

並且同海外一樣,也給女人分地,提供工作崗位。

廢除守節,鼓勵寡婦再嫁等等措施。

但動亂並沒有因此而停止……

朱元璋越看越膽寒,亂了,全都亂了。

大明本來就因為朱棣的靖難造成了巨大的災難,這還沒過去多少年呢,受災嚴重的地方還沒恢復過來,朱酒酒又來這一招釜底抽薪,掘了大明的根,動了大明的本。

大明怎麽可能不亂。

朱元璋憤怒地合上書,“把這書燒了,這書留著就是禍害。”

“可是父皇,之前天幕抽獎的時候我們不是猜測過不止大明能看到天幕?”燒了也未必有用吧。

而且天幕的書雖然貴,但也並非所有人都買不起。

朱元璋揉了揉發疼的頭,“將天幕的書列為**,民間不許私藏。”

朱棣:“……”他老爹是氣糊塗了吧,連這話都能說出來。

那麽大個天幕掛在天上,只要是長眼睛的都能看見,而且天幕的話明明不是大明的官話卻能讓所有人都聽懂,文字也一樣。

所有人都能看到、聽懂,現在和他們說天幕賣的是**。

誰信啊?

朱元璋確實是被氣暈了頭,冷靜下來後,沒再提這事。

不過書中的內容還是給了他很大的警示,當男女比例不平衡時容易發生□□,當女人被欺壓到一定程度時同樣也會發生動亂。

棘手,真棘手。

怎麽想也想不出一個好的解決辦法,朱元璋索性先放過這個問題,轉頭對朱棣道:“老四,海外那一片地方太大了,你可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