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百一十四 美洲的好東西

【此時的印第安人, 不,應該說直到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時候,印第安人還在使用質地粗糙的陶器、石碗、木勺等。

瓷器是陶器的進化, 中國最早的青瓷可以追溯到夏朝,至今已有4200年的歷史。明朝時瓷器的發展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 尤其是青花瓷燒制工藝更是達到了中國青花瓷發展的頂峰。

可以想象還在使用粗糙陶器的印第安人看到精美的瓷器是如何震驚,他們甚至認為這些瓷器是裝飾品而不是日常使用的器具。

還有完全不同於棉布的絲綢,更是讓他們看直了眼,紛紛把家裏的好東西搬出來。

而他們以為的好東西就是各種骨制品和羽毛做成的飾品, 以及動物的皮毛還有棉花紡織成的棉布,這是他們最珍貴的東西。

印第安人的語言體系十分復雜, 有上百種語言,朱酒酒放棄了語言交流, 指著他們的棉布問棉花。

她還特地比劃了一下軟綿綿白花花的棉花, 但印第安人沒看懂。

鄭和忍了好久才沒笑出聲,小聲道:公主若是想要他們的布料, 直接拿走便是,絲綢換取這等粗布, 是他們賺了。

朱酒酒郁悶道:我想要的是他們的棉花,你沒發現他們的棉布和明朝棉布的區別嗎?

他們的棉布比大明的棉布白多了, 而且質地柔軟,絲光很明顯,就算是大明最好的棉也織不出這樣的布來。

這說明什麽?說明這裏的棉比大明好,要是能把棉種帶回去大量種植,一定能給大明國庫創收。

朱酒酒一面解釋,一面在心裏瘋狂道:知不知道現代種植的棉花就是來源於美洲啊!

中國古代種植的棉花是來源於非洲的非洲棉和印度的亞洲棉,這兩種棉纖維粗硬、長度短, 不夠白、絲光少,產量也不高,在現代已經被淘汰了,改種原產於美洲的細絨棉和長絨棉。

細絨棉纖維長度和細度都適中,棉花呈現潔白或者乳白,有絲光產量高,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棉花,占比高達85%,也是我國最主要的栽培棉種。

長絨棉是最高級的棉,纖維不僅長,而且細而柔軟,色潔白或者淡黃,富有絲光,不過比較挑地方,目前我國只有新疆部分地區種植。

朱酒酒懷疑印第安人擺出來的棉布就是長絨棉織的。

鄭和聞言,仔細打量擺在他們前面的棉布,又上手摸了摸,果然手感遠比大明的棉布好得多。

再一看這些原住民身上穿的衣物,雖然款式花樣都不怎麽樣,但是一點球也沒起。大明的棉布容易起球,布料也偏硬,家中富裕的根本不會用這樣的布料,更別說王公貴族了。

可若棉布也能這麽柔軟、不起球,那價錢未必會比絲綢差啊。】

洪武年間

朱元璋聽到這裏,連忙吩咐:“快,去把朕桌上的那本紡織通史拿過來,世界地圖也拿過來。”

“書裏提到的美棉是美洲棉花!?”紡織通史裏提到過19世紀中後期引入美棉也就是陸地棉,後經過多年馴化和棉種改良,才在國內推廣,從而提高棉花產量。

想來引入的陸地棉就是天幕所說的細絨棉吧。

原來美國還把更高級的長絨棉藏著掖著,朱元璋嘖嘖道,掠奪別人的地盤占為己有,還這麽無恥,“老四,船準備得怎麽樣了?還有那個蒸汽機。”

說他短視是吧,他就來一次史無前例的目光長遠,小心眼的朱元璋內心忿忿道,轉頭看向一眾兒子們。

朱元璋目光停留在他們身上的時間有點長,像朱棣還好,朱樉就難受了,他向來不得朱元璋喜歡,被這麽看著不由自主挺直腰板,屏住呼吸動都不敢動,生怕又哪裏遭了老爺子的不快引來一陣臭罵。

但難得是,朱元璋沒罵,這讓朱樉更加忐忑了。??老爺子到底想做什麽?看得他心裏都發毛了。

朱樉擠出一個笑容,試探性地問道:“父皇這麽看著兒臣,是有什麽吩咐嗎?”

朱元璋點頭,“不錯,朕有件事想讓你們去做。”

朱樉立馬狗腿道:“父皇吩咐的事,兒臣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完成。”

“這倒不用,”朱元璋擺了擺手,繼續道:“從前朕不知道原來海外還有這麽多地盤,以為收復漢人疆土,打下元大都就是統一天下了。

天幕出現後,朕才知道海外並不止東瀛這些小國,才知道海外的地盤遠比中原的地盤大得多。可惜朕老了,按照後世的算法,朕活不了幾年了。”

諸位藩王一聽連忙呼父皇萬歲,長命百歲之類的話。

朱元璋沒理會他們,“海外這麽多地盤,你們挑一挑,看想把藩國選在哪裏,趁著朕身子還英朗幫你們把藩屬國給改了。”

眾人眼睛緩緩瞪大,當場愣住,“???”什…什麽?他們沒聽錯吧?

朱元璋:“海外這麽大,老盯著大明這點地盤做什麽?沒得讓下一任皇帝削你們,還不如趁著年輕,為大明開疆擴土,福蔭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