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一百零八章 開疆擴土

正在打馬進宮的鄭和因為過於震驚沒注意看路, 馬撞翻了一個小販的攤子。

小販看著被掀翻的攤子,罵罵咧咧找鄭和賠錢。

此時的鄭和仍一臉懵逼,他機械地掏出一錠銀子賠給小販, 恍恍惚惚地牽著馬走了, 甚至都忘了上馬。

就連小販在後面喊他, 他也沒聽見。

小販疑惑地撓了撓頭,“這人怎麽回事?找錢都不要。”

“人家一看就知道是個大官,還能在乎這點小錢, 給你你就拿著。”

“俺看那人好像是前陣子聖上剛封的內官監太監,他經常出入清江督造船廠, 俺去清江探親的時候見過兩回。他似乎姓鄭,那的人都叫他鄭太監。”

“他該不會就是天幕說的鄭和吧?”小販恍然大悟,又看了一眼鄭和離去的方向, “長得確實一表人才,完全看不出是個太監。”

……

洪武時期

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大明皇宮。

朝臣們恨不得堵住自己的耳朵,這都什麽事啊!

已知燕王不出意外將是下一任皇帝, 現在卻給他們聽燕王愛女和手下寵宦的二三事, 這…這是他們能聽的嗎?

後世人也真是的, 編排誰不好,偏要編排燕王愛女,大明公主,這不是壞人名聲嗎?

將來燕王愛女長成,可怎麽選駙馬哦!

眾人眼中閃過一抹同情。

朱元璋已經被噎得說不出話來了,公主和太監?後世還真敢想!

沒了子孫根的太監連男人都算不上,也配?他大明的公主在怎麽著,也不至於落到這地步吧?

朱元璋氣得眼睛都紅了, “後世簡直將我大明的臉面放在腳底下踩!太過分了!”之前不把皇帝放在眼裏,大鬧皇宮、行刺皇帝已經很過分了,沒想到後世連他們大明的公主都不放過。

豈有此理!他好歹也算他們的祖宗吧?

朱元璋氣得來回踱步,轉頭看到朱棣更加來氣了,“老四,你怎麽教的女兒?還有那個鄭和又是誰?”

朱棣:“……”

朱棣也很無奈啊,他的小女兒現在才七歲。

七歲的孩子懂什麽?

至於鄭和,他從小凈身入燕王府,頗受姚廣孝青睞,姚廣孝還說日後收他為徒,讓他繼承衣冠。

鄭和常年受佛法熏陶,頗有佛性,和您老當年身在佛門六根不凈可不一樣,他是身在紅塵,六根清靜,又凈過身,怎麽可能會流連男女之事。

定是後世胡扯。

“父皇,兒臣的智明才七歲——”朱棣剛說完就見朱元璋瞪著一雙圓眼,大有‘你再說一句試試’的威脅意味。

朱棣將到了嘴邊的話改成:“兒臣和王妃定會嚴加管教女兒。”

朱元璋冷哼了一聲,“你們幾個也是,給女兒挑選夫婿的時候上點心。少給後世留下胡編亂造的機會。”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正在喝一杯用後世的沖泡法沖的茶,味道雖然不如漢朝的煮茶濃郁,但是入口微澀,齒頰留香,回味又有一份甘甜,越品越有味道。

關鍵還提神醒腦,喝了幾回後,劉徹再也不想回去喝漢朝的茶湯了。

這會,他正悠閑地吹著茶碗中漂浮的茶葉,突然聽到鄭和是太監,他不以為意地挑了挑眉,這有什麽好說的,太監不就是一種官職名稱嗎?

(注:太監這個詞在遼代才出現,那時候是一種官名,明朝時太監才和宦官有了聯系,但明朝的太監也是官名,是宦官的一種品級。而且宦官在東漢之前,也是一種官職,東漢後,宦官才是太監的統稱。

而公公這個詞,是清朝才出現的。)

直到聽到“宮刑”兩個字,劉徹才反應過來後世的太監就是受了宮刑的閹人,所以這個鄭和是個閹人???

劉徹像是聽到了什麽了不得的事,眼睛瞪得老大,他錯愕道:“朕沒聽錯吧?天幕說鄭和是男主?”

得到肯定的回答後,劉徹忽然覺得手裏的茶不香了,連喝茶的心情都沒了。

他眉頭緊皺,越想越氣,將手中茶杯重重置在桌案上。

後世怎麽回事,連閹人都能當主角,卻沒有他的份!

別說心高氣傲的劉徹了,就連大臣們都無法接受,之前天幕說的小說主角要麽是王孫公子,要麽是名將名臣,他們還能安慰自己是不夠格,結果現在來一個閹人?

這不是說他們連閹人都不如嗎?

眾人:“……”;*;%¥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有些意外,“鄭和居然是宦官?明朝的宦官這麽厲害的嗎?”

東漢末年的十常侍臭名昭著,李世民時常引以為戒,下詔內侍省不設三品官,就是為了防止宦官幹政。

可惜人死政消,後代子孫沒將他的詔令放在心上,提拔宦官重用宦官,導致大唐中後期沒少受宦官的折騰。

因此李世民對宦官雖不至於深惡痛絕,但確實沒什麽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