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七十四章 天樞

唐太宗時期

才剛因為人口問題驚訝的李世民又坐不住了, 他怒而拍桌, “豈有此理!;amp;*%**%怎麽能殺降將呢!?這個裴炎是何人?”

“奸臣誤我大唐!”

宰相裴寂後知後覺發現眾人都在看著他:“不是!你們看我做什麽?雖然我們都姓裴,但這個裴炎和我沒關系啊!”

當過降將的程知節對殺降將的事十分不滿,“你確定你們裴氏一族沒有一個叫裴炎的嗎?”

裴寂:“……”

裴寂還真不確定,他出身河東裴氏, 雖然不如瑯琊王氏、清河崔氏這些頂級望族, 但河東裴氏也是河東郡有名的望族,族中子弟可不少, 他哪能全部記得。

這裴炎該不會真是河東裴氏子弟吧?

罷了,就算是也無妨, 不出仕就是了,反正名聲也壞了。裴氏一族人才輩出, 區區一個裴炎還壞不了整個河東裴氏的聲望。

李世民余光掃了一眼裴寂, 心裏無聲一嘆, 打壓世家門閥什麽時候才是個頭啊!

他倒是想擴大科舉取士、科舉糊名等辦法, 但沒人啊!百姓就那麽多取那麽多官做什麽?

而且大唐開國之初百廢待興,百姓連飯都吃不飽, 哪裏讀得起書?

就算科舉糊名,平民和世家大族出身的子弟也完全沒有可比性。

唉……

**

唐高宗時期

李治心中一動,原來書中說的民族關系緊張是這樣的嗎?書裏可沒說他殺降將,不僅沒說, 有關於他的記載還賊少。

當初讓人念給他聽的時候, 李治一度懷疑是不是念書的人念錯了。

不然怎麽會就只有那麽點, 明明他和媚娘一個章節, 結果全篇幾乎都在說媚娘,他才占了一頁!媚娘占了十頁!

而且書裏都沒有誇他,天幕至少還誇了他……

他就這麽沒有存在感嗎?

後世人寫的史書也太誤導人了!

【疆域縮水是種種因素導致的結果, 並不是女皇的鍋,至少不是女皇一個人的鍋。

當時的女皇對外可是一點也不慫,要不是內鬥拖了後腿,放任後突厥做大,前面丟失的疆域未必不能收回來。

可惜等女皇坐穩皇位後,再去打後突厥,雖然贏了,後突厥也重新歸順大唐,但不久後又復叛了,和二鳳打下來歸順了五十年終究是不同了。

畢竟當時的後突厥已經做大,且和當時的民族融合方針也有關系,導致突厥不願意再被李唐統治,一而再再而□□叛。

如果能將突厥完全漢化,就不會出現反復叛國的事了。

不過漢化非一朝一夕能完成,需要經過漫長的發展才會實現真正的民族大融合。

女皇登基後的第年,吐蕃、西突厥、後突厥、室韋四國大軍壓境,號稱“亞洲大戰”。面對四國大軍壓境,女皇從容不迫地應對。

經過一年多的交戰,武周大獲全勝。僅王孝傑一人便斬敵六萬,韓思忠接連擊敗泥熟俟斤、突厥施質汗、胡祿屋闕,繼而攻占吐蕃泥熟沒斯城[1]。

這場大戰使武周威名大振,國際聲望大幅度提高。

次年八月,世界各國元首在波斯大帝亞伯拉罕(又譯阿羅憾)等人的號召下,請求用銅鐵鑄造天樞,銘紀功德,黜唐頌周。

由各國君臣聚錢百萬億,買盡天下銅鐵所造,位居世界大紀功柱(中國武周王朝天樞、羅馬圖拉真紀功柱、印度阿育王石柱)之首。

柱身碑刻文武百官和萬國元首的名字,武則天親題:“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天樞作為武則天的紀功柱,寓意“天下中樞”,是武周盛世的標志,是世界中心的象征[2]。

女皇對外是真不慫,跟大唐之後的大宋皇帝們比起來,簡直剛得一匹!

這也是看大宋歷史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問一句“為什麽劉娥不學武則天”的原因。】

武周時期

武則天都決定不鑄天樞了,沒想到竟聽到天樞的由來,她愣了愣,“天樞是這麽來的?”《隋唐五代史》裏不是說勞民傷財,加重百姓負擔嗎?

武則天思忖片刻,忽然笑了,書上寫的未必是真的。

書是後世人編撰的,裏面的內容大多來自《新唐書》《資治通鑒》《大唐新語》等。

前兩本據天幕說是正史,後面一本嘛,估計是雜談筆記之類的東西。

連正史都不全是真的,這種雜談筆記就更當不得真。

看來這本《隋唐五代史》只能作為參考,不能盡信。大方向沒錯,細節就未必了。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眼睛紅了,“聚錢百萬億!這得有多少銅鐵啊?”他也想要!!

貞觀初年真的真的太窮了,他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多錢呢。

有這麽多錢鑄什麽天樞啊?拿去幹點什麽不好,整這種歌功頌德的沒用玩意。

不過好在不是大唐出錢,別國的錢鑄就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