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六十八章 報紙和油印機

大秦

聽到封禪泰山, 皇後亞獻,秦始皇挑了挑眉, 那群儒家博士能答應?

當年他泰山封禪, 那群齊魯博士可是沒少提意見,這不行,那不行的, 搞得他最後不耐煩了貶退諸儒士不用,自己帶著文武大臣上泰山。

後世棄法家而用儒家,號稱以“仁義”治天下, 這李治竟然能從那群滿嘴禮儀秩序的儒家手上鉆到空子,讓皇後亞獻, 確實有點本事。

漢惠帝時期

聽到天幕提及劉邦和自己,呂雉嗤笑,她和劉邦的結合本來就是因一個“利”, 哪怕婚後有點感情,也被後來發生的種種消磨殆盡。

和劉邦談感情,開什麽玩笑?不對,應該說和帝王談感情才是。

一旦坐上那個位置, 還能有幾分真心?

後世人竟然嗑這種感情,著實可笑。

但很快,呂雉就笑不出來了, 因為她聽到:

【這裏給大家解釋一下,在古代, 國家的大小典禮,除了親蠶禮外,其他的和女人都沒什麽關系。尤其是封禪這種最高規格的隆重大典,根本就沒有女人參與的可能。

女皇能參與進去, 並主持亞獻(就是第二次獻酒),是因為她夠聰明。

古代的封禪禮是先祭天,也就是祭昊天上帝;後祭皇地祇。祭天地的同時要祭祀祖先,也就是高宗李治的祖先。

當時群臣討論封禪禮儀的時候已經達成了共識——唐高祖和唐太宗配享昊天上帝;高祖的太穆皇後,太宗的文德皇後配享皇地祇。

雖然這條是大奸臣許敬宗提出的,但也是比照舊例,並不是和女皇一唱一和。

之前漢光武帝劉秀就是以高太後配享皇地祇,如此陰陽、天地、男女各得其所,獲得了後世儒生的好評。

對了,這裏的高太後不是呂後,而是薄太後。劉秀以呂後殘害三王,專封呂氏家族的人為諸侯王為由,說呂後不配在太廟和高皇帝一起享受祭祀,把呂後遷出太廟,把薄太後遷了進去,並把薄太後上尊號為高太後。

女皇提出既然是太後配享皇地祇,那祭地禮應該由後妃來主持,讓公卿主持祭祀皇帝的母親和祖母像什麽話。

說得有理有據,合情合理,所以在李治的同意下,女皇參與了這次的封禪,並且大出風頭。】

漢惠帝時期

呂雉周身的氣壓一下子降低了,她一掌重重打在了桌案上,“好一個劉秀,好一個漢光武帝。”

後世那麽多皇帝都沒敢動她的牌位,一個東漢的皇帝,還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劉邦的子孫呢,也配?

呂雉臉色極為難看,冷冷地問左右隨侍的宮人,“陛下呢?”

“稟太後,陛下今晚歇在劉美人處。”

呂雉一聽,臉色更難看了。

她閉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氣,不生氣不生氣,劉盈是支棱不起來了,就讓他多生幾個孩子。

反正他現在除了這點,也沒其他用處。

【我們繼續看書裏的內容,錦瑟是在武則天以皇後身份攝政失敗的情況下穿過來的。這時的武後並沒有氣餒,她以愛書為由召集了大批文人學士修書。

修書只是借口,她真正的意圖是讓這批文人學士參與到朝政之中,為她出謀劃策,分割宰相的權力,當時的人稱這批學士為“北門學士”。

額,參考的二鳳的秦王府十八學士。

不得不說,二鳳的成功影響了整個唐朝宗室(狗頭)。

錦瑟就是在武後召集文人學士修書之時出現在武後面前的,嗑CP暗戳戳嗑有什麽意思呢,當然是找更多的素材,為愛發電制作同人周邊,讓更多的人一起嗑才有意思。

武則天是一個很愛才的人,而且並不看重出身,從她重用掖廷出身的上官婉兒就能看出。

錦瑟覺得自己雖然和婉兒沒得比,但是工作經驗杠杠的,而且相對唐朝人來說,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怎麽著都能在女皇面前露臉。】

武周時期

武則天似是沒看到上官婉兒蒼白的臉一般,若無其事地笑道:“婉兒,看來天幕對你頗為贊賞。”

上官婉兒見狀心領神會,忙道:“天幕過譽,婉兒有今日全靠陛下賞識。”

武則天笑了笑,興趣盎然地望著天幕,“朕倒是好奇她會如何在朕的面前露臉。”

唐太宗時期

成功影響整個唐朝宗室的李世民:“……”並不想要這種影響。

【果不其然,錦瑟的一篇《如何利用輿論》引起了武後的注意。

概括一下就是先立一個好人設,然後做一些好事拉攏民心,人設和民心都有了之後,就可以適當利用輿論達成自己的目的。

武後召見了錦瑟,問她身在後宮,如何拉攏民心,又如何利用輿論?

錦瑟說:天後不是在修書嗎?可以制作一份平民也能看懂的報紙,三五日發行一次,上面印一些農桑常識,比如說蝗蟲防禦、選種護理等;醫學常識,常見病如何治療;還可以印一些寫得好的詩作文章、一些娛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