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六十三 司馬光活該

宋仁宗時期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劉娥挑了挑眉,“範仲淹當真有如此志向?”

第一次聽到天幕說起範仲淹等人是宋仁宗時期的人時,劉娥就對這些人上了心, 本著查一查也無妨的心態, 劉娥查閱了歷年取士的名單和記錄在档的官吏名冊。

這一看可了不得,範仲淹不正是真宗在位時錄取的進士嗎?當時他還不叫範仲淹,而是叫朱說。

天禧元年才歸宗復姓,恢復範仲淹這個名字。

劉娥發現範仲淹後便猜到了宋仁宗就是她的養子趙禎,當時還感慨了一把她這養子幹得不錯。

現在嘛……

太.祖之後的皇帝是被後世蓋棺定論的不行, 有這樣的機會不抓住豈不可惜?

劉娥目光幽深地望著天幕,嘴角勾起一抹笑若有若無的笑意。

同時心裏默默記下範仲淹可試著一用, 至於還沒出現的司馬光……待定吧。

【很多人對司馬光的印象都停留在一年級課本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或者《資治通鑒》的作者。

但如果了解過宋朝歷史,你看到司馬光被罰時一定會拍手稱好, 直呼“活該!”

司馬光都做過什麽呢?

宋神宗時期新舊黨爭激烈,司馬光作為保守派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的, 開始還好些,發展到最後,就成了意氣之爭。凡是王安石贊成的, 司馬光就反對,王安石提拔的人, 司馬光就要踩幾腳。

司馬光責備王安石看人眼光差,自己也不見得有多好,宋徽宗時的赫赫有名奸相蔡京就是司馬光提拔上來的。

宋神宗死後,十歲的哲宗登基,由高太後攝政,高太後啟用司馬光。

司馬光上位後一次又一次的呼籲對貧苦農民不能再加重負擔, 請求廢除新法;又在《請更新新法劄子》中,把新法比之為毒藥,請求立即廢除。

蘇軾站出來和說他有些政策還是利國利民的,不能廢。

但沒用,司馬光就不聽。

廢除了保甲法,又廢除了方田均稅法、市易法、保馬法後,因為帶病得知免役法、青苗法和將官法還未廢除,司馬光無限感傷地說:“吾死不瞑目矣!”[1]

他向呂公著說:“光自病以來,悉以身付醫,家事付康(司馬康),國事未有所付。”切望呂公著能夠完成他的宿願[2]。

同時,上表請求辭位。高太後對他那麽倚重,當然不準他辭位,反下詔除授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正式拜為宰相。

緊接著很快就廢除了免役法、青苗法。司馬光終於完成了自己廢除免役法的夙願,實現了自己的政治主張。

但新法真的是毒藥嗎?

王安石在基層多年,提出的變法本意是好的,就像免役法規定:

原本百姓需要按戶等輪流到州縣當差役的方法,改為由州、縣官府出錢雇人應役。募役費用由當地主戶按戶等分擔,稱“免役錢”,原本免役的官戶,僧道戶等,也繳納同樣的錢,稱“助役錢”。

使原來輪流充役的農村居民回鄉務農,原來享有免役特權的人戶不得不交納役錢,使很多農民免除勞役,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3]】

其他新法也是如此,怎麽看都是對百姓有益而無害。但因為操之過急、急於求成;政策執行不當、用人不當、“斂財”實質等因素,變法失敗了。

更失敗的是,司馬光上位後,因為不滿王安石,執意將新法全部廢除。

這是司馬光不受待見的原因之一。】

宋神宗時期,熙寧年(公元1070年)

王安石拜相,主持變法。

剛變法就得知變法失敗,還被好友司馬光將新法全部廢除,王安石如遭雷劈,整個人都不好了:“……”

政見不同罷了,何至於如此?

卻不知更讓他震驚的還在後面:

【還有就是他上位後把神宗朝十萬將士用生命奪取的土地,無償送還西夏。

美其名曰怕西夏來犯,避免大動幹戈,不如直接歸還。】

身體本來就不好的宋神宗趙頊直接氣暈了過去。

醒來後趙頊破口大罵,“司馬光!!你個*;amp;;amp;……”

罵了好一會兒,趙頊終於冷靜下來了,哲宗十歲登基,他前兩個兒子都早夭,現在還沒兒子呢。

也就是說他至少還有十余年時間。

“來人,傳王安石入宮。”

聽天幕的意思,變法可行,只是操之過急、急於求成等原因才失敗。

若是放緩腳步,徐徐圖之呢?

【以及公報私仇阿雲案。

阿雲是一個很普通的鄉下姑娘,她的命途坎坷,父親很早就去世了。

她十來歲時母親也病亡了,正在這時,她的叔父明面上答應收養她,暗地裏卻把他“賣”給了當地一個老光棍韋大。

韋大有個特點,一是窮,二是長得醜,是年齡大,阿雲被迫嫁給這樣的人當然不願意,因此,當韋**她圓房時,她先是想辦法用酒灌醉了他,然後用刀連砍他十多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