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三十二章 這就是掛嗎

【眼看玩家們大部分都完成了主線一的任務, 杭玥覺得是時候給他們開通商城了。但對於商城要上架什麽,杭玥有點糾結。

現在的大明氣數還沒盡, 要是背景在南明, 那就簡單多了。

只要抵擋住清軍,再把南明那幫兵臨城下還在內鬥的王爺勛貴收拾了。打土豪分地,發展工業, 很快就能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任務。

可惜現在不是南明背景,而是景泰帝朱祁鈺在位。

朱祁鈺雖然只在位七年,但其治理國家、善用官員的能力還是被很多人認可的。

那麽問題來了, 如何在一個能力還不錯的皇帝治理期間推翻他呢?王莽做法肯定不行,老朱吸取各個朝代亡國經驗,對內限時後宮幹政、官宦幹政;對外限制外戚幹政、廢除丞相制。

雖然後面朱棣沿用了建文時期的內閣制度, 相當與恢復了相權,但內閣和過去的相權不同。

過去的相權擁有決策權、議政權和行政權, 但朱棣的內閣只有議政權,決策權被他牢牢抓在手中,行政權分給六部。

經過幾朝發展, 到景泰年間,內閣除了受司禮監批紅制約外, 權力上已經和從前的宰相沒什麽區別了。畢竟司禮監的制約是薛定諤的制約, 有錢就能破。

不過就算這樣,內閣也不是一個人說了算,六七個人一起議政, 投票決定,王莽沒戲。

武則天也沒戲,老朱在這塊防得死死的。

至於太監……自古以來名聲就不太好, 想來不會有人追隨。

至於造反,太平盛世起兵,造孽啊!】

朱祁鈺懵了,在位七年?今年已經是景泰七年,也就是說他……

刹那間,朱祁鈺腦補了無數可能,最後終於確定是天幕一開始提到的奪門之變讓他提早結束了皇帝生涯。

朱祁鎮明明已經被幽禁南宮,為何還能發動奪門之變奪回皇位?

是誰在幫他?

孫太後?

還是朝臣?

朱祁鈺心中滿是困惑,腦子快亂成麻線了還有一邊分析一邊聽天幕說了什麽,生怕錯過有關於奪門之變的事。

這次朱祁鈺沒有詢問於謙,因為他想起是於謙執意迎回朱祁鎮。

他不確定於謙和奪門之變到底有沒有關系。

於謙歷經五朝,雖為人剛直清正,不善交際,但不代表他不會看臉色。他明顯感覺到陛下聽完天幕說的在位七年後,對他態度變了。

於謙猶豫了會終究什麽也沒說,他行得正坐得端,自認不曾做過違背道義之事。

洪武年間

聽著天幕一一列舉的不可能,朱元璋心中得意一笑,連天幕老朱老朱的叫都不在意了。

他可是吸取了歷朝歷代亡國經驗的,必不可能給亂臣賊子篡位的可能。

朱允炆卻是聽得心頭一跳,沿用建文時期……也就是說四叔是篡了建文帝的位。

建文,應該是他吧。一想到這個可能,朱允炆心跳不由加快,不過轉瞬即逝。

因為他意識到就算名正言順登上帝位也沒用,還不是被燕王篡了位。

朱允炆不由轉頭看向朱元璋,皇爺爺得知燕王造反篡位會如何處置他呢?是會嚴厲處置,還是會輕輕放過?

會不會有直接傳位燕王的想法?

**

唐太宗時期

已經知道唐朝歷史的李世民感覺膝蓋中了一槍。

杜如晦建議:“陛下,後世吸取教訓不讓後宮幹政,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不料李世民卻搖頭:“你們忘了北魏時期的馮太後,北魏時去母留子,不也有馮太後臨朝稱制?”

“先看看明朝這些政策到底有沒有用吧。”直覺告訴他用處不大,去母留子都防不住,輕飄飄一句話怎麽防?主少國疑,就算沒有太後幹政,也會有外戚、權臣或者宦官幹政。

外戚如王莽,權臣如曹操、司馬昭,宦官就更不用說了,中晚唐那幫廢物一輩子都生活中在宦官的陰影下,他看著就來氣。

比來比去,竟然還是太後幹政好些,至少她會還政給兒子。

【勵志途徑沒法走,那就開掛好了。杭月打開商城,用修改器設置了一堆掛放上去。有這麽多掛她就不信折騰不出點東西來。】

這是劉徹第二次聽到“開掛”二字,第一次是上回天幕提起他的帝國雙壁之時,用到了這兩個字。

根據句意不難猜出是說他的帝國雙壁很厲害,但用於這,劉徹又覺得好像有哪裏不對。

“有趣,朕倒要看看何為‘掛’。”

然後劉徹就看懵了。

【士:過目不忘(快去讀書科考吧)、心明眼亮(給眼睛裝個放大鏡,可以放大直徑十米的東西,作弊小能手、也能用於尋寶不虧)、五年科舉三年模擬(全部背下保證能考上,搭配過目不忘超棒噠)

了不起的改革(詳細記載了史上所有變法,考上科舉之後讓你大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