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二十九章

南瓜種子很珍貴, 秦始皇下令召集天下有經驗的農人匯聚鹹陽共同研究種植之法。

他自己也將這次搶到的書籍都看了一遍,其他書籍還好,雖然有些符號看不懂, 但大致意思還是能看懂。

唯有他自己的小說……

先前看別人的小說不覺得有什麽,看自己的小說,尤其是小時候的事, 秦始皇看得如坐針氈。

再想到這樣的小說傳得到處都是,秦始皇臉都黑了。後世是沒有別的可以寫了嗎,為何要寫這種虛幻的小說?

而且似乎頗受歡迎,價格比醫書、農書貴, 卻不如醫書、農書有價值。後世為何會這樣定價?這不是舍本逐末嗎?

還是說後世已經強盛到什麽都不缺, 所以才會更在意這些供人取樂的小說。

秦始皇被自己這個想法驚到, 但轉念一想又釋然了。畢竟相隔兩千多年, 怎可能一成不變。

三皇五帝時不也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 以部落為居, 他們那時又何曾想過未來能發展成這樣呢。

下邳,男扮女裝的張良又躲過了一批秦兵的搜尋,他目光不善地盯著已經黑屏的天幕。

為什麽?

為何要出現給岌岌可危的大秦送來救命良藥?為何要給大秦改變歷史的機會?明明他只要再等五年,就可以看到大秦覆滅。

難道大秦當真天命所歸?所以才有天幕降臨,給大秦送來諸多技術?

張良從天幕第一次出現就大感不妙,但他並沒有死心,仍對復國抱有一絲希望。

直到這次天幕提起畝產四千斤的黃金瓜, 並且將種子放在贈品裏, 張良絕望了。

有這樣黃金瓜這樣高產的糧食,他不確定六國遺民還會不會再思念故國。他日,黃金瓜種遍大秦的土地,到那時六國遺民可還會記得故國?

怕是不會了, 他們該以秦人自居了。

“李公,要不要一起去鹹陽,陛下廣召天下經驗豐富的農人前往鹹陽研究如何種植黃金瓜。若是我們能被選上,將來黃金瓜種出,說不定能分一些良種。”

“當然去,行禮都收拾好了。明天一早就走,這不在告別鄉親。”

“天幕可真好,她出現後,咱們生活都有盼頭了,縣令說了,要不了多久咱們就能用上鐵制的農具。

聽說鐵制的農具可好用哩,割麥子一削就斷,刀口那叫一個整齊,不像咱們現在用的,割麥子跟鋸木頭一樣費勁。”

……

張良聽著黔首的話,自嘲一笑:張子房,天命不在你,你又該何去何從?

**

趙過拿到憑空出現的下冊後,連包裹都沒拆,回家匆匆收了行禮後前往集市買了一匹馬,便馬不停蹄前往長安。

他不知道黃金瓜種子能放多久,擔心放久了會種不出黃金瓜,路上都不敢多歇。

跑死了三匹馬才到長安。

此時距離天幕下播已經過去五天了。

劉徹在這五天裏只收上來兩份南瓜種子,一份只有一小撮,三十顆左右的樣子。

數量少得他都不敢讓人種,生怕種死了。

非得讓治栗內史擬一個詳細的種植流程才願意給種子。

這會聽到有人來獻南瓜種子,還是一個種田很有經驗的小吏。

劉徹很高興的召見了趙過。

“臣趙過拜見陛下。”

劉徹:“??你說你叫什麽?”

趙過還不知道自己被寫進了《五千年農耕的智慧》,聞言茫然道,“臣趙過。”

劉徹高興道,“愛卿快平身。”這個日後發明代田法,創作耦犁和耬車的農業人才竟然自己送到他跟前,簡直就是困了給送枕頭。

這一世提前知曉自己日後的成就,應該能幹得更優秀吧?

**

不同於其他朝代交給農人去琢磨,朱元璋已經自己種了起來,他農民出身,種地不過是小意思。

不過他也沒托大,只留了幾顆種子,其他交給了司農司讓他們研究種法。

播下一顆種子後,朱元璋日日觀察,就是不見有變化。

第七天

“奇怪怎麽不發芽呢?”蔬菜出芽快,五到七天就能出芽,十天左右都有苗了,這黃金瓜怎麽沒動靜?

這時,最近一直跟在他身邊學習的朱允炆來到花園:“皇爺爺,司農卿求見,說是黃金瓜種子出芽了。”

朱元璋:“……讓他過來回話。”

說完,又立馬後悔:“等等,我出去見他。”可不能讓那老小子知道他的黃金瓜沒種出來。

朱元璋一見到司農卿就問:“研究出方法了?”

司農卿,“稟陛下,臣按照書中的種植方法,先將種子用熱水浸種,然後倒入冷水冷卻一炷香,在浸泡兩三個時辰,取出後用濕紗布包好放在室內,三天就出芽了。”

“不過因為書中有不少地方臣等沒看懂,多嘗試了幾遍,浪費不少種子,如今只剩一半種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