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十九章 二鳳社死

原本李世民挺尷尬的,聽到‘滅國’兩個字如遭霹靂,連尷尬都顧不上了,“輔機,這李隆基是何人?”什麽叫大唐在他手中達到了鼎盛,又在他手中衰敗?

若是正常的由盛及衰,輔機也不至於氣到想錘他。輔機可是連殺他的承乾都沒錘。

長孫無忌一臉恍惚,他滿腦子都是自己死於外甥之手,不能善終。

聞言,他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殿下,此無忌非彼無忌啊。”問他,他問誰去?

“是孤糊塗了,”李世民揉了揉隱隱作痛的額頭,電光火石間他突然想起天幕曾經提過的唐玄宗。

李世民瞪大眼睛,李隆基不會就是那個無論粉和黑粉都希望他早死的唐玄宗吧?

李元吉向來是逮到機會就嘲諷,“看來二哥的後代不行啊!”轉頭對李淵道:“父皇,這立儲事關大唐千秋,二哥雖是明君,但後代不是!”

現太子屬官原秦王集團的官員不樂意了,當即回懟:“莫非齊王能保證自己的後代都有出息?”

李淵被他們吵得頭疼,“好了,先聽聽天幕怎麽說。”

【長孫無忌親眼目睹大唐由盛轉衰,心裏又難過又懊悔,他就應該在開元盛世的時候去地府投胎,這樣就不用看著李隆基將大唐一步一步拖入深淵。

安史之亂後大唐國力銳減,人口數量從五千二百萬人銳減至一千七百萬,幾代人一百三十七年的努力化為泡影。

隨後雖然苟延殘喘了一百五十年,但盛唐已一去不復返。

國都六陷,天子九逃,毫無昔日舊主半點風采。

望著賊寇四起,烽火不熄的大唐江山,長孫無忌心中還是抱著一絲希望的,希望能有一位明君挽救大唐於水火。

然而他終究還是失望了,大唐的人傑似乎全堆在了前一百五十年,後一百五十年竟再無一位同舊主一樣的有為之君。

最終他只能眼睜睜看著大唐在藩鎮割據、宦官幹政、天子式微的處境中迎來滅國。】

文武百官聽得青筋暴起,恨不得將那個把大唐拖入深淵的李隆基暴打一頓。

李世民更是心哽到無法呼吸,咬牙切齒地念著,“好一個李隆基,好一個安史之亂。”

別讓他知道這個李隆基是誰的後代!

【大唐亡國後,天下再次陷入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堪稱是魏晉南北朝以來的第二個大分裂時代,史稱五代十國。

這時候的長孫無忌其實已經對這世間毫無眷戀了,大唐亡了,他找不到繼續留在這世間的理由。可惜因為在人世飄蕩太久,他投不了胎了。

長孫無忌只能渾渾噩噩飄蕩在人世間,他看著宋朝終結五代十國的亂世,看著宋朝重文抑武,北宋亡南宋起……

他心中不屑,就這,也配和他家陛下並稱唐宗宋祖?雖然大唐只繁華了一百多年,但也好過除了送就是慫的大宋啊!

還好他生是大唐人,死是大唐鬼,不用當大宋的子民。】

宋祖趙匡胤很想噴長孫無忌,但他心裏清楚這只是一本書,是後人寫的書。他一手建立的大宋在後世看來竟如此不堪嗎?

除了送就是慫?還有重文抑武又是怎麽回事?他是杯酒釋兵權,可他施行的是文武並重啊,並沒有重文抑武。

天下初定,南面還有吳越小國還未投降,北邊還有北漢等割據勢力,他是瘋了才會打壓武將。

所以,重文抑武是哪個混蛋開始的?還將之算在他的頭上!

不同於趙匡胤的憤怒,李世民十分感動,拉著長孫無忌的手說:“輔機在後世人心中忠義無雙,承乾那個孽子是該好好教訓了。”

長孫無忌也被《威鳳賦》中的自己感動了,他孤魂野鬼飄蕩這麽久,只因對大唐念念不忘,他肯定是忠臣!

【遊蕩世間幾百年的長孫無忌太孤寂了,他不想再飄下去了,於是他回到了昭陵,向他的陛下述說這幾百年的見聞。

他想就算不能投胎轉世,與君相伴,就此長眠昭陵也好。】

那種奇怪的感覺又來了,李世民不動聲色松開剛才握住長孫無忌的手。

長孫無忌也抖了抖身上不存在的雞皮疙瘩,並且往後退了退。

後世怎麽回事,怎麽把他們清清白白的君臣情誼說得這麽肉麻兮兮。

然而他還是低估了後世對君臣情誼的理解,只聽天幕繼續道:

【也許是長孫無忌幾百年的執念感動了上蒼,他再醒來時人已不在昭陵,而是在舅舅家中。彼時,妹妹剛出嫁,而陛下還未晉陽起兵。

能夠重來一世,長孫無忌感慨萬千。他打馬直奔唐國公府,迫不及待想見到昔日舊主。

此時的李世民才十六歲,正是白馬長槍飄如詩,鮮衣怒馬少年時[1]。

兩人見面時,長孫無忌哭得像個三歲的孩子,上去一把抱住李世民,仿佛只有抱住眼前這個人,如孤魂般遊蕩了幾百年的自己才有活過來的真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