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260 上映後續(第2/3頁)

事實上,距離顧熠畢業也沒有多久了,一部《星際覺醒2》占用了他博士生涯的不少時間。

待《星際覺醒2》宣傳期結束,顧熠就重返京大,專注於自己的學業和研究。

有一篇《Nature》在,他已經不需要擔心畢業的問題,不過朱教授對他的要求一向很高,他真心實意希望顧熠能在學術上有所建樹。

夏師兄的去向已經定了,顧熠原本以為,以他的履歷,留校任教問題不大,因為夏師兄的個人成績和科研成績都不錯,但校方綜合考慮過後,夏師兄還是去了外校。

夏師兄本人倒是很淡然:“我選了S大,回頭咱們能經常見見。”

顧熠估摸著,本校背景想留本校恐怕真有難度,等他博士畢業了,未必也會在京大任教。

“我暫時不考慮這個問題,先畢業再說。”

夏師兄拍拍顧熠的肩膀:“加把勁,等你的第二篇《Nature》。”

對於成果,顧熠的心態相當樂觀,實在不行就多陪自家導師兩年,雖然朱教授時常嫌棄他,但顧熠相信,自家導師還是會手下留情的。

朱教授的年紀也一天比一天大了,顧熠還有幾個師弟,但再過一兩年,朱教授就不收學生了,夏師兄和顧熠都屬於他收得比較晚的學生。

顧熠在學校的生活平靜而淡定,三點一線,《星際覺醒2》所取得的榮耀的確讓他受益匪淺,但顧熠自己不會拿出來刻意宣揚。

回京大之後,顧熠一要好好做研究,化學科普片也提上了日程,顧熠自己不擅長拍這種題材,就找了業內最好的科普片導演,從化學的起步說起,再拍化學行業所取得的每一個成績,拍化學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種種變化。

這片子拍起來沒那麽難———顧熠負責出錢,請朱教授幫忙介紹專家,以朱教授在業界的威望,立刻叫來了國內各大高校化學方面的專家。

科普片幾乎沒什麽市場化收益,拍攝經費基本來自於撥款,不過顧熠剛從《星際覺醒2》大賺一筆,投資一部科普片只是灑灑水。

但朱教授依舊為他爭取到了經費:“你的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何況科普是讓人獲益終身的事情,咱們今天拍了,就是把標準定在這裏,以後其他學科想拍科普片,就得參照咱們的標準。”

朱教授一直想拍一部化學科普片,但他的人脈在化學界,和影視行業的從業者都不太熟悉,對他來說,啟動這個項目不難,難的是以最高標準把片子拍出來。

而顧熠恰好彌補了他的短板。

而除了這兩件事外,顧熠還考慮給化院建一座實驗室。

京大化院的實驗設施在國內算是很不錯的了,但顧熠之前去北美的時候也順路參觀過他們的高校,在實驗條件方面,對方的確稍勝一籌。

他想建實驗室並不是出於什麽高尚的考慮,問就是一個理由———有錢,任性。

“你知道自己有多麽招人恨嗎?師弟。”

“從你的語氣聽,我就能聽出你有多恨我。”

夏師兄咬牙切齒:“快畢業,也讓我占點便宜。”

據夏師兄說,京大化院那邊顧熠未必好進,但S大化院對他倒是相當歡迎,顧熠手握一篇《Nature》,再來一篇頂刊一作的話,升副教授都不會太難。

“我沒有那種要求。”

顧熠上輩子倒是給自己規劃過晉升路線,畢竟高校非升即走的要求太過嚴苛,但這輩子,就算走了問題也不大。

他更喜歡安安靜靜地做實驗,去創造一些成果,而非只考慮到晉升。

但顧熠心裏很清楚,他之所以能夠這麽做,是因為他在娛樂行業積累了足夠的資本,普通人是很難討價還價的。

科普片、建實驗室……在上輩子,這都是顧熠不敢想象的事情。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不管是做實驗還是寫論文,顧熠的內心都很平靜,能夠以最專注的狀態去做一件事情。

在京大的生活過得很慢,但看著一片空白的研究一點點被填滿,顧熠內心反而感覺到了強烈的充實感。

唯一不夠好的一點是,夏師兄已經去了S大,不會時不時來顧熠的實驗室溜達兩圈,雖然兩人還會經常討論最近完成的研究和實驗,但見面的次數比以前少太多了。

不過顧熠還是真心為夏師兄感到高興,S大給夏師兄提供的條件不錯,如果留在京大,他未必可以享受這麽好的條件。

除此之外,夏師兄終於從被帶的學生成為了可以帶學生的老師,他一邊感慨著學術這條路沒有盡頭,一邊思考著如何把學生們帶成化學界的優秀青年。

“向我學習,師弟。”

顧熠:“其實我當初連高考都不打算參加的。”

“哦,一邊連高考都不打算參加,一邊論文發《Nature》是吧?你信不信,只要我把你的話發上S大論壇,你這輩子都別想邁進S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