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253 日常(第2/3頁)

“十年六張專輯的話,出道50年就有三十張專輯了,皇冠團三十專進度6/30,現在開始算!”

“樓上你考慮得好深遠。”

“只有本化院生在期待顧老師拿獎嗎?夏師兄雖然還沒畢業,但是我看好他拿青年化學獎。”

“+1+1。”

“畢竟是拿了校長獎學金的人。”

而顧熠……從出勤率上說,他拿校長獎學金的可能就很低。

在博士剩下的時間裏,他打算好好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

……

季遲他們不久後就回S市了,他們手頭都有工作,能抽出這麽久的時間已經不容易,顧熠在去《星際覺醒2》劇組後就把能推的工作推了,以至於他回京大之後,被邀請出席的活動只是廖廖。

對顧熠而言,這樣剛剛好。

季遲他們一走,顧熠就悶回實驗室了,生活是看文獻-做實驗-看文獻無限循環,返校幾個月後,顧熠的實驗終於慢慢有了進展。

“有發現了?”

顧熠點點頭:“有了。”

朱教授給了顧熠一列表的任務,他的要求並不是讓顧熠把每一項都完成,而是要他做出一些有突破性的成績。

顧熠目前發現的成果,算是其中有突破性的一項。

“我看看。”

剛看到顧熠起的標題,夏師兄眉頭皺了起來,他覺得顧熠的研究內容有些寬泛,算是一個比較大的範圍,但往下翻了翻,他發現,顧熠通過一項項小研究的結果得出了一個普遍的結論,這是目前學界還未曾涉及的領域。

“很有意思的結論。”夏師兄轉身看向他,“要不要試試《Nature》?”

顧熠正在啃雞腿,聽到他的話差點噎著。

“你慢點,真被雞腿噎死,我就要出名了。”

“你覺得我能投《Nature》?”

“要不你先問問導師?”

顧熠把雞腿啃完:“師兄,你別把《Nature》說得和大白菜一樣。”

國內當然有發《Nature》成功的年輕學者,但他們通常有留學背景,師從諾獎大佬,在研究確實有突破的情況下,發《Nature》比普通研究人員更容易些。

但以顧熠的履歷,投《Nature》恐怕不太容易。

“你發過《Angew》,又發了《JACS》,三級跳不是很正常?”夏師兄道,“咱們專業誰會不想發《Nature》?”

顧熠發在《JACS》的論文被編輯部選為熱點文章,上了推薦,當時他只是碩士,這樣的資歷已經很難得了。

顧熠現在的研究本質上還是來源於他研究生時期的發現,一脈相承的東西,只是他後續的跟進不足,讓海外在這一研究領域拔得了頭籌。

“《Nature》之前有篇文章你看過沒?”

“我基本都看了,除了……”

夏師兄找了一會,把原文找給了顧熠:“這篇,和你同一個研究方向。”

既然對方的文章能上《Nature》,以顧熠的研究成果,也未必不可行。

夏師兄《JACS》早就發了,他整個博士期間的研究就是奔著一篇《Nature》去的,所以他最近看誰都能上《Nature》。

顧熠覺得,在夏師兄眼裏,他的臉大概已經長成了《Nature》的模樣。

朱教授的意見是,顧熠可以嘗試投一下《Nature》,在那之前,他的研究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上《Nature》不容易,但是《JACS》問題應該不大。”

顧熠和夏師兄讀博的初期,兩人的研究就和朱教授的領域分開了,朱教授會給相關的意見,但研究究竟如何進行下去,還是由兩人自己來決斷。

所以化院公認的是,當朱教授的學生會比較辛苦,但出成果也比較快,他不是那種把學生當苦力用的教授,相反,在對學生的推薦上,他可謂不遺余力。

不僅對顧熠兩人如此,朱教授對其他學生也是一樣的態度。

顧熠自己原本是打算投《JACS》,畢竟有過經驗,再投一次是順水推舟,不過他仔細琢磨了一番,覺得投《Nature》也未必不可行。

主要是———在他糾結投前者的時候,夏師兄會用充滿威壓的眼神盯著他,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

顧熠:“……”

他把組裏的師弟師妹們都帶上了。

顧熠眼下還是博士,組織課題組申請項目還有難度,但他目前的研究形式和課題組區別不大,他自己做一部分研究,師弟師妹們再做一部分,再出研究成果。

朱教授建議過顧熠申請項目,但他偏偏錯過了報名時間。

現在這種狀態的好處是,自由度更高,而且顧熠本質上不是導師,他沒有壓榨師弟師妹們的權力,就算他想壓榨,朱教授也會過來監督他。

朱教授對於壓榨學生的行為深惡痛絕,雖說這樣有利於導師出成果,但自己受過壓榨的,很可能繼續壓榨學生,一代傳一代,除了科研外,學生自身要承受太多不必要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