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249 許雋的欣賞(第2/3頁)

顧熠的筆記本記得滿滿當當,而他手頭諸如《拍電影》《電影語言的語法》之類的書也早就被翻爛了。

用許雋的話說,她幾乎親眼見證顧熠的導演水準突飛猛進。

剛到劇組時,顧熠還有些放不開,對劇組的方方面面都不夠熟悉,拍攝的時候,他從演員的角度考慮更多,對導演這個角色的考慮則稍顯不足。

而現在,顧熠的氣場全放開了。

他知道該用誰,或者說,他有什麽想法,他直接對表演指導和攝影師說,只要表述得足夠清楚,對方自然明白他想要什麽。

導演確實是個累人的活,但導演是劇組最大的權威,他不需要身體力行做好每一件事,只要把每個人人盡其用就行。

……

為了趕工期,群像戲的拍攝是同時進行的,顧熠負責一個,許雋負責一個,孫有明雖然全程都在,但按他自己的說法,他只是來《星際覺醒2》劇組學習的,沒有上手拍一段的想法。

顧熠:“……”

他希望對方可以稍稍坦誠一些。

嘴上說著不拍不拍,可顧熠卻看到對方從這晃到那,話沒少說,事沒少做,別說是他了,就連張繁和唐懋都沒忍住手癢,親自上手試了一段。

顧熠和許雋的交流自然是最多的。

許雋執掌過第一部,她對《星際覺醒》這個IP比誰都了解,兩人分別拍攝的時候,顧熠其實可以看出他和許雋之間存在的差距。

“小顧畢竟是演員出身。”孫有明道。

許雋贊同地點了點頭。

和她、孫有明這種一畢業就進導演行業的不同,顧熠側重於片段,而他們更側重於整體,剛開拍的時候,顧熠這方面的特征尤其明顯,進組一段時間後,顧熠開始注重於整體,但自身的優勢依舊保留著。

而且顧熠同樣是熟悉《星際覺醒》這個IP的,他心裏清楚許雋想要什麽東西。

……

當導演的另一個壓力在於,劇組裏人進人出,導演卻要一直要鎮守著。

不知不覺中,顧熠在劇組已經待了很久了。

像《星際覺醒2》這種作品,拍攝本身很重要,後期的制作也很重要,拍攝期間,顧熠足足看了幾萬張圖———都是對場景完善的一些設想。

他忙到根本沒空玩手機,別說是刷微博、聊天了,對於顧熠而言,手機的唯一作用就是商討拍攝和討論資金的動向。

和許雋的心態一樣,拍電影的時候,顧熠是不計成本的,把土豪的心態展現得淋漓盡致,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顧熠會當冤大頭,錢可以花,但是必須實實在在用到拍戲上。

《星際覺醒2》場景的搭建是一筆投入,然後是特效的制作、演員的片酬以及劇組日常的開支,不在導演這個位置上,他很難理解一部電影拍完後導演所謂「艱難」的含義。

唐懋小幾千萬可以拍一部《山花》,如果不是顧熠一直堅持,他的男主角很可能會跑掉,許雋拍《星際覺醒》也是如此,資金始終是她頭上的緊箍咒。

顧熠後來拍的《偶像之死》倒是資金充裕,但因為這筆資金,投資商可以肆意地踢人塞人,導演姜遊根本沒有選擇權。

從某種程度上說,因為顧熠在演員這個行業擁有足夠的實力,當他進入導演行業時,他不自覺間已經受到了許多優待,其他導演吃過的苦,他其實並沒有體會到。

但顧熠依然覺得艱難。

他現在的壓力,許雋拍第一部時恐怕體會到了百倍千倍。

“哪有那麽難?好好拍就完事了。”許雋笑道,“我倒覺得你現在難一些。”

顧熠是不怕吃苦的,兩人合作《星際覺醒》時許雋就很清楚這一點,這次讓顧熠當導演,他在這件事情上的投入許雋也看得清清楚楚。

原本許雋也想過,如果顧熠實在承擔不了這個職責,就由她主要負責電影的拍攝。

可顧熠不僅承擔下來了,還承擔得很好。

許雋考慮過,如果《星際覺醒》第二部成績不錯的話,第三部或許也會問世,但以她的精力,恐怕難以承擔這麽一個巨大的IP。

但許雋對顧熠永遠有盲目的信賴。

當初傳出顧熠導《星際覺醒》第二部的時候,好多朋友都打電話過來勸她,說顧熠當這個導演不合適。

理由很充分,道理很透徹,讓許雋也不由反省,自己邀請顧熠是不是一時沖動?

但厚厚一大摞的拍攝筆記、顧熠把劇祖資源整合起來的能力、他一天比一天自信的眼神卻告訴許雋,找上顧熠並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許導,我今天發現了一個問題……”

“你說說看。”

許雋不管有多累,只要顧熠找上她,她永遠有時間和顧熠討論,關於拍攝,關於劇本推進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

兩人這樣討論著,許雋反倒找到了第一部拍攝中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