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203 誤人子弟(第2/3頁)

當然,林楨的天賦的確比其他人稍差一些。

他的平時分被打到了最低,一門課直接掛了,假期後來補考,對方依然沒有給他過,只能重修。

林楨家境貧寒,平時低調得仿佛透明人一般,當他去找那位老師時,對方卻對著他冷嘲熱諷:“讓劉風起給你論文加個名,問題不就解決了麽?”

客觀來說,林楨這個人設並不算討喜,但這是方淮的第一部電影,他別的都不想,只想好好把這個角色演好。

可拍攝開始後,他發現,開拍前他醞釀過無數次的畫面,拍攝後好像忽然卡殼了。

導演在等著自己,劇組其他工作人員在等著自己,這個認知讓方淮驀然緊張了起來。

他第一場戲拍的是和顧熠的互動,人一緊張,連台詞都能忘個精光,可這個時候,對面的顧熠卻板著一張孤傲的臉:“你吵著我了。”

說罷,他把被子一卷,上床睡覺的動作一氣呵成。

在這樣的劉風起面前,林楨的緊張就是自然而然的,方淮感受到這一瞬顧熠的引導,再聯想到林楨的性格,接下來的拍攝就自然而然了。

這是林楨和劉風起的第一次見面,顧熠並沒有完全按劇本上的說明去演,最先打招呼的人應該是林楨,但方淮遲遲不開口,只能由他先來。

第一幕鏡頭有了,後續的拍攝方淮自然慢慢找回了狀態。

他本人其實並非林楨這種性格,但為了演好林楨,他私下裏也琢磨了許久,就為了在《孤獨學神》劇組有一個亮麗的開場。

結果不僅沒亮麗成,還結結實實丟了一回臉。

方淮連發了幾個哭哭表情給經紀人。

“現在拍攝還順利嗎?”對方問他。

“很順利。”

“那不就行了?”

“因為其他人沒有嫌棄我。”

雖然找回了狀態,但論及演技,方淮依然是《孤獨學神》主要角色裏最弱的一位,表演經驗同樣不多的李煦要比他強得多,但方淮同樣能夠感受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化。

尤其在和顧熠對戲的時候。

電影拍攝期間,顧熠純粹是「劉風起」的狀態,因為對方徹徹底底沉浸在角色中,方淮便也用角色的大腦來思考,用角色的行為來行事,慢慢越來越找到林楨這個角色的狀態。

……

《孤獨學神》所要呈現的中心是———不管劉風起為人如何孤僻,不管他如何被打壓,他自身的天賦永遠閃爍著光芒,是無法被遮蓋的。

在外界看來,劉風起孤僻、特立獨行,但他始終沉浸在自己追求的事物上,日復一日孜孜不倦地探索,他的內心世界反而比任何人都充實。

他看起來像一個瘋子,可正是這種外人眼中的「瘋」,讓他在物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琢磨劉風起這個角色時,顧熠想到了一部經典好萊塢電影,那是關於數學家納什的故事,在天才這一層次上,劉風起和納什有些相似,但《孤獨學神》和那部電影的主題並不相同。

這個角色需要沉浸感,需要真正理解他心中所想,演繹起來才會更契合原作。

和魏晟一樣,這也是一個值得反復思考的角色,哪怕劇本比《亡國之君》簡單得多,顧熠看起來也很得心應手,但這純粹是因為他慢慢熟練了。

對於顧熠的拍攝感悟,他親愛的導師朱教授表示:“你演個化學上的天才,感悟保證比現在還多。”

顧熠:“……”

化學天才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人家編劇也不愛寫。

他發誓,《孤獨學神》拍完之後,他一定投拍一部化學科普片,虧錢也幹。

“這種片子都有基金支持的,你要真打算拍,我去替你申請。”朱教授很幹脆,“前提是拍好了,小孩能看,大人也能看,別拍出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我走出去都覺得丟人。”

對於當下學界的不正之風,朱教授也很看不慣,他手能伸到的地方他倒是可以管一管,他手伸不到的地方,他最多也就罵兩聲罷了。

對《孤獨學神》主角研究物理這事,朱教授依然有些憤憤不平,主要是他最近看了部電視劇,裏面的科學家也是研究物理的。

在普通人眼裏,物理好像就是比化學時髦一些。

顧熠不同意這種說法:“物院研究生的臉沒有咱們化院時髦。”

朱教授剛要點頭,忽然想起來,在顏值上物院和化院兩家的研究生沒有明顯的差異,最大的區別就是……

朱教授:“……”

他發現了,把顧熠招進來這兩年,他膽子越來越大,臉皮也越來越厚了。

兩人討論了會研究的事,按顧熠的估計,等《孤獨學神》拍完,他的論文也能完善得差不多了。

“不著急,你別真把自己給累壞了。”朱教授道,“科普片的事你也上上心,現在人人都追求前沿領域,基礎化學關注的人反而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