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191 水平線以上(第2/3頁)

杜訥言平時不愛說話,卸完妝之後,他就是個站在人堆裏也難找的小老頭,但這會兒,穿上大太監獨有的袍服,誰和他眼神對視一下,也能感受到這個角色帶來的龐大壓力。

什麽叫演技?這就是了。

然而,和杜訥言扮演的大太監顧芳相比,王淵扮演的首輔明仲氣場完全不輸,太監和文臣相互掣肘,明仲雖不似顧芳那般氣場鋒銳,卻在不動聲色間將顧芳的氣勢接了,他深諳軟刀子磨人的道理,言語之間對顧芳多有相讓,可仔細去看明仲的姿態,他行動上並沒有表露出低顧芳一頭的意思。

“老狐狸!”明仲走後,顧芳目光陰沉,吩咐手下,“天子今日做了什麽,你給我細細道來。”

明仲和顧芳這場戲,只是二人在奉天殿前一場短暫的交鋒罷了,杜訥言和王淵的演繹看似平淡,卻演出了刀光劍影。

“有沒有被震撼到。”嚴錫澤拍了拍顧熠的肩膀,問道。

顧熠老實地點了點頭:“你怎麽也在看?”

“聶導說我琢磨角色有些問題,讓我看看其他人的表演找找靈感。”

顧熠朝聶樹生的方向看過去,果然,導演正對著杜訥言和王淵兩人比劃,好像對兩人的這段表演還不滿意。

顧熠默默嘆了口氣:“怎麽才能達到聶導的要求?”

“先演著唄,再自己找感覺。”嚴錫澤道,“這種事急不來,越急越會給自己壓力。”

顧熠覺得,自己好像回到了拍《一枚信箋》那時候,對表演一無所知,但有一點他可以確定———在《亡國之君》劇組,他最好能摒棄自己以往掌握的拍攝經驗,以最沉浸的狀態投入到角色當中去。

客觀來說,旁觀的這幾天,他學到了不少東西,王淵、杜訥言和傅年都是經驗豐富的演員,哪怕是那些沒有太多爆發力的鏡頭,他們也能以最貼合角色的狀態演繹出來。

顧熠記筆記記到手酸。

事實上,接下《亡國之君》劇本後,顧熠很清楚,魏晟這位帝王恐怕會是他演員生涯裏最難演的角色,所以他提前做了很多準備。

但進組之後,他很快意識到,自己之前做的那些準備根本不夠。

不過,他詢問過聶樹生,和編劇、其他演員都有交流,對這個角色的理解比一開始要深入很多。

角色既然已經接下,他也沒有畏懼的必要,一門心思往前沖就是了。

顧熠沒有想過去碾壓誰,去超過誰,只是想把角色演好而已。

當然,因為他周圍都是最出色的演員,如果魏晟這個角色的表現力比明仲、顧芳差太多,那麽電影畫面必然會很不和諧。

因此顧熠不僅要接住他們的戲,還要演出魏晟這位帝王的特質。

畢竟,他才是那位亡國之君。

……

“各就各位,各小組注意,演員們也注意左右。”

聶樹生聲音不高,但只要他發了話,演員們就沒有不聽的,每位演員都在對應的位置站好,等待著這場拍攝開始。

這是一場大朝會,也是魏晟在電影中的首次亮相。

一眾演員也想通過這場戲衡量顧熠這位主演的分量。

魏晟這個角色找顧熠來演,其他演員並不意外,放眼整個演藝圈,能駕馭好年輕帝王角色的演員恐怕只有顧熠一個。

但人合適,不代表顧熠一定能撐起魏晟這個角色。

和《亡國之君》題材接近的電影很少,電視劇倒有幾部,其中最經典的那幾部,還是帝王中年威勢最熾時和臣子的交鋒。

中年演員們是互相接得住戲的,就算其中有年輕角色,年輕演員占據的戲份也相對偏少,並不會影響劇集整體的節奏。

“拍攝開始。”

聶樹生聲音傳開後,原先喧嚷的大殿頓時一片安靜,臣子們守在殿中,不久後,一道明黃的身影出現在殿中。

他步伐不快不慢,身姿不似先帝那般臃腫,卻也不似先帝急躁,就連步伐也帶著一份焦躁之感。

當先帝暴躁易怒動輒抄家時,大臣們心中並不畏懼,可新帝這麽輕飄飄地走著,卻叫人無端地心裏一突。

聶樹生沒有喊停,其他演員便明白,顧熠這出場過了聶樹生這一關。

朝會開始後,大臣們便各自匯報,朝廷之禍有三,一為天災,二為北方叛亂,三為國庫空虛,前朝天子們驕奢淫逸,將國初的基業揮霍了個精光,只留下一個爛攤子給魏晟。

“只要派出袁大將軍,那北方蠻子必被掃清,讓陛下再無後顧之憂。”

“袁鼎和只知紙上談兵,陛下,萬萬不可啊。”

顧芳屬意派袁鼎和,他卻非明仲心目中的人選。

這一場戲裏,朝臣們面前驕橫不可一世的顧芳儼然成為了天子最謙卑的奴仆,而老謀深算的明仲,此刻也是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