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185 暑期档(第2/3頁)

作為顧熠自《星際覺醒》後拍攝的第一部電影,雖然《偶像之死》成本不高,除顧熠外的陣容也並不強大,但電影的定档日期還是引起了對手影片的關注。

主要是顧熠之前的票房成績太恐怖,他演的片子根本不能用一般電影來衡量。

《偶像之死》定档很早,在7月3日,Crown新專的宣傳結束後,劇組便開始籌備路演。

從題材上來說,《偶像之死》是講述一部講述娛樂圈的劇情片,這種類型的片子在暑期档出現的次數很少,在古偶、青春片泛濫的電視劇圈,娛樂圈題材都沒有太多擁躉。

放在以往,影評人們早該開始表達自己對這類題材的各種不看好,可電影畢竟是由顧熠主演,在點評的時候,影評人們不自覺間謹慎了許多。

主要是他們曾經很不看好《一枚信箋》,不看好《山花》,更不看好《星際覺醒》,結果這三部片子票房加起來剛好破了100億。

真金白銀的100億。

目前的國產電影市場,全年的總票房收入大約是600億左右。

也就是說,顧熠主演的這三部電影總票房達到了一年電影市場票房總數的六分之一,而通常,每年上映的影片的總數目是500部左右。

所以就算再不看好《偶像之死》這個題材,在預判電影的票房時,影評人們也是往回本以上估的。

只有那位和顧熠不對付的大V堅持在唱衰。

“姜遊是誰?李煦是誰?趙旸又是誰?細看《偶像之死》的陣容,只要把顧熠這個名字遮住,它無非是三流制作、三流劇本、三流導演加三流演員的一部爛片而已。”

“很顯然,業內已經找到了賺錢的正確方式———在一塊聚酯纖維的浴巾上加上Gu Yi這個標簽,它可以賣出四位數的高價。”

“一部小成本電影,只要用高片酬吸引到顧熠,它照樣可以從觀眾的錢包裏騙走一大筆錢。”

顧熠粉絲的感受是———看顧熠的電影前不去欣賞這位大V的言論,好像電影本身都不完整了一樣。

這部電影又讓這位影視大V開拓了「顧熠圈錢」的新思路,並對顧熠的「無恥」進行了無情的抨擊。

“黑到深處自然粉,懂了。”

“要不要這麽執著?真的心疼你裝作無事發生時的狼狽。”

當然,大V所說也並非全無道理,在《偶像之死》劇組,顧熠的確是唯一的大牌,原本的男二號王軒恒在偶像劇圈倒是挺有存在感,但他被替換掉後,李煦、趙旸這些演員都是新人,能扛票房的一個都沒有。

新人的演技通常不太穩定,加上導演姜遊的資歷又不夠深,實在讓人對《偶像之死》的前景頗為憂慮。

演員裏,最不憂慮的恐怕只有顧熠,有《星際覺醒》的紀錄在手,就算後面連撲幾部電影,他的演員生涯都不會受到太多影響。

而李煦趙旸幾人則不同,《偶像之死》是他們邁入電影圈的第一部,電影的票房決定了他們能不能在演藝圈裏擁有足夠的存在感。

“如果票房不行,我恐怕真要退圈了。”李煦嘆道,“不過仔細一想,這圈退不退也沒什麽,反正我進劇組之前就打算退圈了。”

趙旸也跟著唉聲嘆氣。

兩人說歸說,可沒人真希望電影票房慘淡,有機會誰不想紅?

李煦在演過章子維之後簽了一家大公司,不過公司目前給他的資源一般般,主要是等《偶像之死》上映後的反饋。

兩人並不希望電影因為自己冠上爛片的名號。

為了更貼合角色,為了跟上顧熠的演技,他們究竟費了多少力氣,沒有人比他們自己更清楚。

……

上映前,《偶像之死》先公布了一支預告片,幾位主演在預告中都有亮相。

偶像題材,影迷們判斷電影好壞的第一個標準是———演員們長得好不好看。

劇組換掉王軒恒,以李煦來替代,影迷們原本覺得李煦的臉恐怕打不過王軒恒,結果預告片裏,李煦看著星味十足,比正統偶像都不差,其他演員長相身材居然都很不錯,和角色很相符。

李煦原本是個十八線開外的演員,沒什麽人知道他,可《偶像之死》的預告片公布之後,他的微博也被影迷們挖了出來。

和當紅的明星們不同,李煦的微博相當質樸,要麽是講自己作為群演泡在各個劇組的經歷,要麽介紹自己新掌握的PS技術。

被他一修,照片的水準蹭蹭往上漲,不管《偶像之死》裏李煦究竟演得怎麽樣,影迷們先在他的評論區發問:“哥,買電影票幫修圖嗎?”

“我買十張電影票,可以幫我修個婚紗照嗎?高價買的套餐不如你技術的十分之一。”

“哥,不當演員考慮開照相館嗎?照相館離不開你。”

《偶像之死》還未上映,李煦卻成為了劇組第一個出圈的演員,雖然他的出圈和電影本身毫無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