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139 又見K國(第2/3頁)

綜藝嘉賓順便透露了Crown幾場演唱會的上座率和銷量,K國嘉賓一邊感慨Crown收獲的利潤,一邊為K國男團失去華國市場而遺憾。

綜藝播出之後,K國論壇和網站上一片「瘋了嗎」「貪婪的掌櫃」之類的謾罵聲。

“不過是在掌櫃國有點知名度而已,Crown永遠不能走上國際市場。”

“他們的商業價值不如我們國家的男團,Crown連一個奢牌代言都沒有,Z團的C位是電影演員。”

K國論壇和網站的留言傳到國內。

Crown團粉&顧熠的粉絲都選擇了沉默。

就……他們開心就好。

K國論壇裏,偶爾也會有個別網友科普:“Crown的C位也是一位電影演員,目前參演電影票房1.34兆K元,主演電影票房7155億K元,目前咱們國家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票房是1300億K元,演員觀影人次最高的是5507萬人。”

可惜這些科普內容被淹沒在一片罵聲裏,做科普的網友還被憤怒的K國人罵成「國家的叛徒」。

K國對Crown的邀請最終因為國內的反對聲沒有成功,對外的理由自然是Crown出場費太高,沒有「體現出應有的誠意」。

顧熠幾人:“……”

他們唯一疑惑的點是,K國組合到國內活動時,誠意又體現出多少呢?

是練了一萬年依舊蹩腳的泥嚎嗎?

事實上,K國論壇的罵聲足足持續了一周多,最後總結下來就是Crown實力弱長相醜,不如K國男團的萬分之一。

Crown對此全部虛心接受,並堅決不悔改。

主要是實力不如人家的萬分之一,出場費還高,擱誰不是美滋滋?

至於日本國的邀請,在確認行程沒有沖突的情況下,成員們倒是願意去參加一場。

顧熠幾人並不癡迷海外市場,也暫時不著急闖美闖英,因為國內市場的基本盤足夠大,這是他們作為華國音樂人的底氣。

只靠國內歌迷的支持,就足夠他們繼續音樂的道路。

K國的市場規模注定了偶像必須走出去,內卷是永遠沒有盡頭的。

就像K國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票房成績只有10億不到,這樣的市場注定不會出現《太空漫步》這樣50億+體量的電影。

越是對比,顧熠越是理解許雋要拍出一部重工業科幻片的渴望。

她身處這個國家,一直親眼見證電影市場的快速發展,市場讓她擁有實現夢想的可能,她又怎麽會不去親身實踐一把?

從某種程度上說,K國娛樂圈的闖蕩精神還是很讓人佩服的,只是他們傲慢的態度和狂妄的語氣著實讓人喜歡不起來。

Crown的粉絲原本還怒氣沖沖想和K國網友爭辯幾句,仔細一想,其實沒有爭辯的必要,不管對面說什麽,他們只需要回復一句「有錢」就足夠。

誰讓Crown的專輯一再破銷量紀錄?

Sorry啦,長得帥又有錢。

楊艇在各種「長得帥又有錢」的留言下偷偷用小號點贊。

其他人:“……”

#日漸膨脹的隊友#

……

新專發行後,Crown的商務活動和演出活動比以往更多,袁承篩了又篩,可以拒絕的只有一小部分。

跨年演唱會、代言、公益活動、《歌壇》雜志的新獎項籌辦活動……

現在不僅顧熠不能接綜藝邀約,季遲他們手頭的綜藝邀請也都被袁承推掉了。

重頭戲是明年的巡演。

賺錢的確多多益善,但Crown畢竟只有六個人,不可能所有活動都參加,袁承還是希望成員們能稍稍放松一些。

Crown走的畢竟是創作路線,活動太多的話,幾人的靈感必然也會受到影響。

袁承並不認為一直刷屏是件好事,就連給Crown找商業代言的時候,袁承優先選擇的都是兩年期以上的代言。

Crown剛出道那一陣,在一部分商家眼裏,他們是低配版TIMEE,對方發給Crown的合作居然只有三個月期限,更離譜的是,一些品牌只願意給Crown大使或者朋友的title,既要Crown的流量,又嫌偶像團的身份不夠高端大氣。

合作是雙向選擇,對方瞧不上Crown,袁承也不會和對方合作,哪怕Crown之後知名度大漲,對方再找上門時,袁承也沒有接受對方的任何邀請。

如果現在把合同簽了,等哪一天Crown遭遇風波人氣大降,對方必然又會一腳把Crown踢開。

有第一次就會有第無數次,袁承很少為Crown選麻煩多的合作,時間久一點,他省事,成員們也省事。

“顧老師,你還能順利開學嗎?”

顧熠默默嘆了口氣:“還有雲星獎,過幾天應該出提名名單了。”

顧熠原以為自己備戰高考那段時間是最忙的,當時《My Friend》熱度很高,《一枚信箋》也上映了,但事實證明,他看輕了Crown的粉絲潛力。

《創世紀》紅到他們偷摸出門吃火鍋都會被狗仔摸到,就差戴那種只露兩個眼睛的頭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