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134 回校(第2/2頁)

換而言之,在競爭無比激烈的暑假档期,只有三部電影的票房成績超過了《山花》——清一色的高成本商業片。

辛如晨《父親的河》在暑期档的末尾上映,因為這部電影的題材與《山花》有相似之處,劇組宣傳的時候或多或少在往《山花》靠。

唐懋倒不介意這種事,顧熠在學校裏沒空看新聞,再說,他也不在乎《父親的河》這樣宣傳。

非同一档期的電影本身就不是競爭對手,文藝片的票房變高,會吸引資本投資這一題材,也能鼓勵更多導演和演員關注這一題材。

客觀來說,《父親的河》劇本能遞到顧熠手裏,水準絕對是不錯的,可《父親的河》最終沒能復制《山花》的成功。

電影票房的確過了億,沒有太虧,卻也沒大賺,畢竟導演和辛如晨兩人的片酬都不低。

影評人剖析《父親的河》時,最多的評價就是辛如晨的發揮不夠穩定。

在表演與他年齡相符合的戲份時,他能有令人眼前一亮的發揮,可當角色慢慢步入中年、老年時,他的表演就不太跟得上了。

也就是說,如果說電影前半部分的水準稱得上優秀的話,後半部分就有些糟糕了。

文藝片的優勢不在於炫目的特效和驚險刺激的劇情,而是細膩的情感與鏡頭語言。

商業片是劇情塑造演員,角色的框架已經提前定好,演員只要在框架裏發揮就足夠了,但文藝片不同,演員的發揮影響整部電影的風格與節奏。

《父親的河》只能算一部合格之作,卻算不上佳作。

它是辛如晨滿含期待掀翻顧熠的作品,卻沒有掀起太多水花,尤其在競爭激烈的暑期档,《父親的河》上映並未太久,就被影迷們遺忘了。

電影上映時,宣傳的口徑全是「對標《山花》」,辛如晨的粉絲也信心滿滿地認為,這部《父親的河》上映後,辛如晨至少能入圍一次雲星獎影帝提名。

結果卻是,只有《山花》屹立不倒。

顧熠的粉絲已經沒有興趣去嘲笑辛如晨的粉絲了。

盡管「八卦洲」的論壇帖在《父親的河》上映時又被頂到了首頁,但卻很少有網友真情實感地拿《父親的河》對比《山花》了。

帖子的第一頁裏,辛如晨的名字還被反復提及,可到了現在,帖子已經被刷到了第十頁,後面的樓層裏,幾乎所有人都在討論顧熠的實績。

辛如晨的粉絲或許還把顧熠當成競爭對手,但顧熠的粉絲已經不這麽認為了。

……

“顧老師,你怎麽這麽憔悴?”

開學後不久,顧熠的舍友們都回了學校,他開始一邊上課一邊跟項目,偶爾還嘲笑一下在烈日裏被曬成黑皮的新生們。

——雖然他自己沒有白多少。

回了學校之後,挨曬的日子少了,顧熠依然沒有恢復原本的膚色,還是很黑,不過皮膚幹裂和破皮的情況倒是已經不見了。

舍友們給顧熠帶了家鄉特產,顧熠尤愛川省的風幹牛肉幹,吃到上火也必須多吃。

除了泡實驗室外,課題組的討論也很頻繁,顧熠偶爾會被老師帶出去開會,在一眾博士生和研究生裏,他是為數不多的本科生。

雖然……

同一間會議室裏,會有剛剛20出頭的博士和他這種稍顯滄桑的本科生。

“G大的課題挺有意思的,這個課題我之前也考慮過,但是一直沒做。”老師道,“我對結果沒有把握。”

顧熠點了點頭。

巧合的是,類似的課題他上輩子的確做過。

“你是不是有其他想法?”老師問,“我看你對這個課題挺感興趣。”

“說來聽聽。”

顧熠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老師只聽了一會,就讓他把總結的內容發過來。

“這個內容跨學科了,你要是感興趣,等我那邊的項目結束了,你可以單獨做一個。”

這次老師倒沒有和顧熠說別浪費化學天賦類似的話———在化學和演員兩個領域,能做到頂尖的只有一小撮人,顧熠在化學上的成果還沒有顯露出來,身為演員的天賦卻完完全全凸顯了。

也有實績在。

顧熠剛考進京大的時候已經是大明星,而在京大這兩年,他沒有丟下自己的學業,知名度反而越來越高。

朱教授最欣賞他的點是,在他的課題團隊裏,即使顧熠從事的是最簡單的工作,他也沒有從對方臉上看到一絲一毫的浮躁。

做科研,天賦很重要,嚴謹也很重要,能走下去的未必都是天才。

“我能行嗎?”顧熠疑惑道。

“有什麽不行的,誰不是從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