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040 最後一場戲(第2/3頁)

以他對吳慶春的了解,能讓對方這個態度的,必然是正經事。

“咳咳……”吳慶春瞥了顧熠一眼,“家裏小孩想要……”

顧熠立刻明白了,他之前也遇上過不少找他要簽名的:“沒問題。”

“你們隊季遲的簽名。”

顧熠:“……”

“顧老師職業生涯的第一個滑鐵盧!笑到捶墻!”

“可以想像那個畫面,噗哈哈哈!”

季遲:“有點不好意思呢。”

“我們每人可以寫一個簽名給顧老師,這樣人家問起來,他可以直接從包裏掏簽名,就不尷尬了。”

顧熠遭遇了隊友們的一致嘲笑。

事實上,進《一枚信箋》劇組之前,吳慶春真沒特意了解過顧熠是誰,只知道顧熠是以唱跳偶像的身份進圈的,還拿了個冠軍。

最近還是家裏小孩問起這事,吳慶春才知道顧熠好像挺有名。

小孩的想法他理解不了,他覺得既然認得顧熠,要顧熠的簽名就好了,可他家小孩說,自己是季遲的單pick,不能背叛季遲。

吳慶春:“你寫作業能那麽用心就好了,這回化學及格沒?”

“I hate 化學,所以顧熠才不是我的pick。”

吳慶春:“……”

拽了那麽多洋文,英語120的卷子就考86,還偽造家長簽名。

因為家裏小孩喜歡,加上最近和顧熠相處不錯,吳慶春特意和小孩一起看了《星之戰》的重播。

他還是欣賞不了唱跳偶像,但顧熠在舞台上努力的樣子他挺喜歡。

……

等到了11月份,《一枚信箋》的拍攝已經完成了大半,拍攝進度要比孫有明計劃中快上不少。

孫有明清楚,這大半得益於顧熠的發揮。

不出意外的話,農歷春節前,劇組的拍攝就能夠結束,速度快的話,明年上院線應該不成問題。

國外的戲份簡單,人拉過去拍上幾場就行了,現在還剩下的幾場戲倒是有點難度。

最重要的一場,就是沈遙犧牲的那場戲。

這場戲出場的角色也多,顧熠和齊妙的對手戲占據了很大篇幅,沈遙去世的過程也必須有詳細的描述。

可以說,這是劇本中最為高光的一個場景。

《一枚信箋》為什麽會成為網文的經典?

沈遙為什麽會成為書迷心中的白月光?

因為它本身是一個悲劇,沈遙這個角色太美太好了,這樣的角色本可以和其他小說男主一樣美滿一生,但他偏偏迎來了悲劇的結局。

還是沈遙主動選擇的悲劇。

一般演員,如果對角色的揣摩不夠細膩,死亡的戲其實並不好演。

而沈遙這個角色寄托了無數書迷的期待,書迷們無法想象,動起來的沈遙會以怎樣的神態、怎樣的表情迎接死亡?

當初《一枚信箋》宣布影視化,就有不少書迷極力反對,後來孫有明接下這個本子,反對聲才稍小了一些。

可就算如此,不少書迷依然對《一枚信箋》的陣容不滿意。

小說改編能成就經典的少之又少,尤其是作品中的高光時刻,書迷們曾幻想過無數次的畫面———他們不認為真人可以達到要求。

對於這場戲,《一枚信箋》劇組自然嚴陣以待,演員們一起開過幾次會,表述自己的想法。

顧熠卻只能把自己手寫的記錄拿出來,具體怎麽去演,他只能看自己的臨場發揮。

顧熠內心也是有壓力的。

這段時間他沒怎麽上微博,可私信裏希望他演好沈遙的留言倒是越來越多。

“你不要緊張。”孫有明遞過來一瓶可樂,又問齊妙,“小齊喝不喝?”

齊妙連連搖頭:“不喝,我不能再胖了。”

《一枚信箋》劇組氛圍輕松,演員們齊心協力只想著拍戲的事,沒有太多勾心鬥角,齊妙心情放松,不自覺間就胖了。

她頗為羨慕地看一眼顧熠,她觀察過了,進組幾個月,顧熠半點沒長肉。

上天真不公平!

“平時怎麽演,你這場戲就怎麽演。”孫有明拍拍顧熠的肩膀,“NG的份額管夠。”

顧熠露出苦惱的神色:“導演,你這樣我壓力更大了。”

“就像你自己說的那樣,跟著感覺走,你把沈遙的情感把握住了,層次豐富一些就行。”

顧熠沒什麽信心,孫有明對他倒是信心十足。

表演這種事是厚積薄發的,顧熠自己或許體會不到,但作為旁觀者,他可以看到顧熠進組以來的巨大變化———

他已經為演好沈遙做了那麽多積累,突破或許只是瞬間。

“不用緊張。”齊妙笑道,“我成年之後演第一場戲,導演是我小時候合作第一場戲的導演,我倆特別熟,我小時候他老誇我,結果那場他把我罵哭了。”

“我氣得飯都沒吃,可該演的角色還是得演,又不能撂挑子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