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大結局(上)

楊戩跟隨元始天尊來到了媧皇宮。媧皇宮宮門大敞,女使在門口道:“天尊、真君,娘娘在內殿等候一位。”

媧皇宮的內殿,不似玉虛宮那般恢弘壯麗,而是更偏古樸典雅。一張長案鋪開,女媧身披一件黃褐色羽衣,端坐於首位,兩側分列客席,太上老君、通天教主,乃至於玉帝,都已落座其間。

瞧見二人來了,女媧微一點頭,道:“不必多禮,直接坐吧。”

楊戩沉默落座。

玉帝試探開口:“數千年不見娘娘,不知今日是為了何事,將我等召集在此?”

“今日召五位前來,其中四位,想必心裏也已有數。”女媧道,“至於昊天你,以前不知,今日就知了。”

玉帝一愣。

女媧:“你可還記得當初為何封神?”

玉帝答道:“自然記得。三千年前,共工祝融交戰,共工大敗,怒觸不周山,以致地覆天翻、生靈塗炭。盡管有娘娘補天,結束了這場大亂,但這期間天庭折損眾多,休養生息苦撐近千年,仍難以為繼,才最後決定冊封新神。”

女媧道:“封神之戰,本座參與不多。媧皇宮閉門謝客多年,非是本座避世而居,乃是本座精力耗盡,須得休養元神,因此不得不閉關長眠。而今日本座出關,也並非是元神大好,而是本座意有所感,天下大劫將至,不可不出面應對。”

玉帝面色一凝:“不知是何大劫?”

太上老君嘆息解釋:“昔年共工大敗於祝融,逃至不周山下,因心氣難平,怒觸山柱,欲叫天下陪葬。然眾神眾仙力挽狂瀾,他看在眼中,知曉計劃落空,心有不甘,因此於身隕之前立下詛咒,三千年後,再見分曉。”

玉帝大驚:“還有這等事?我怎不知?”

“共工立咒之時,你不在場,自然不知。”

“共工也不過一水神爾,此咒當真會應驗嗎?”

元始天尊道:“共工乃古神,絕非後世所封之神,他之神力不可小覷,你天庭如今的神仙,不可與之相提並論。”

通天教主接話:“但畢竟他已身隕,不似凡人可入輪回,雖口出狂言,也不知是否應驗、又如何應驗,因而這樁秘聞,才不曾流傳出去,以免人心惶惶。”

玉帝看了看眾人平靜的神色,最後盯著楊戩:“莫非你知道?”

楊戩:“我知道。”

玉帝不快:“為何連楊戩都知道的事情,我卻不知?”

太上老君道:“此前不曾告知於你,乃是因為你天庭人多口雜,若為一個不知是否應驗之詛咒,大張旗鼓,鬧得天下不安,是為不妥。但如今既然女媧娘娘都已有感蘇醒,想必這共工之咒,定是要應驗了。回去後,你也該召集各路神仙,共商此事了。”

元始天尊道:“楊戩之所以知道,是因為他身負重任。天地之極,弱海之上,鴻毛不浮,飛鳥不度,後輩之中,論及禦水之能,無人可以望其項背。倘若詛咒應驗,又是一場浩劫,弱海一旦湧入人間,後果不堪設想。可駐守弱海者,唯楊戩爾。”

“什麽?”玉帝又是一愣,“楊戩竟能壓制住弱海嗎?”

當年水神共工身隕,隕落之處,生出一片汪洋大海。此海表面洶湧,內裏一團死氣,活物入海,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永墜海底,不知所蹤。女媧將其命名為弱海,從此劃為天地禁域,閑雜人等,不可靠近。

女媧看著玉帝:“宮中女使告訴本座,在本座沉睡的這段時間,人間興亡更叠無數,皆在合理範圍之內。唯有近年,自唐滅亡,動亂不斷。此種動亂,不止人禍,更因天災。昊天,你難道就不曾意識到其中問題嗎?”

玉帝:“怪不得!已經有數次龍王來報,明明是按著禦旨下雨,有些地方卻幹旱頻頻,有些地方卻洪災不斷,我還當是天地氣運輪轉到此,天庭神仙違抗不得,誰能想到,竟是有共工詛咒的原因?詛咒尚未降臨,便已如此,真當降臨時,又該是何等情形?”

通天教主說:“媧皇宮閉門以來,本座與老君、元始也時常推演這共工之咒,只是時間未到,除了提前安排人手,也做不了別的什麽。本座教中尚有些未被封神之弟子,各有所長,今日之後,正好安排出去做事。”

五人又圍繞諸般細節仔細推敲了一遍,等塵埃落定之時,已過去數十個時辰。

玉帝道:“護山防山崩,疏水防水決,馭獸防獸變,這些人力可及之事,都好說。唯有一點,倘若天穹再裂,又該以何作補?”

女媧道:“你不必操心這些,安排好你手下的神仙,審時度勢,靈活調度,才是當務之急。”頓了一下,又道,“本座聽聞,這些年來,你掌管天庭,有所懈怠。往事不咎,但如今事態緊急,你好自為之。若是天下再遭劫難,你這天庭,難道還要再來封一次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