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下獄

裴關山海貿回京, 將貨物售賣,又算了算銀兩,扣除海船成本以及出航成本,甚至包括海貿犧牲水手的撫恤金之後,才得出分錢數量。

海貿獲利十六倍。

之前已經有消息,但畢竟沒有確定,如今這通知貼出來, 那就是蓋棺定論, 實打實每人能分到投資的十六倍錢。

頓時,所有投資海船的人都興奮了。

暴利!

絕絕對對的暴利!

與此同時, 銀行交易市通知了兩個消息——

第一個消息,第二批海貿的船即將出發,只等商會將采買的貨物送到交州,九艘海船分批次出發, 走不同的路線。

也就是說, 第一批海貿投資的船全部出發了。

所有人就都只等著分錢。

滿朝文武、以及第一批投資者, 全部狂喜。

第一批沒能參與, 或者投錢太少的人,也都興奮了,畢竟, 第一批船全部出發,第二批是不是就該開始了?

沒讓他們久等。

第二個消息就是海貿投資,銀行交易市掛出了第二批海貿投資要求。

但和第一批完全不同。

第二批海貿投資不再完全由交易市和容世子組織,而是交給大雁朝人。

若是有人想要海貿,可以向銀行交州造船廠租借海船, 不一樣的海船定價不同,租借的海船只帶一個船長和兩個水手, 剩下的人他們自己掏錢雇傭。

水師也是他們可以雇傭的對象,想要雇傭多少人,自己決定。

船長會給建議,但一切還是由投資者自己決定,包括販賣什麽貨物、走哪條航線,都交給他們自己。

當然,為了確保海貿順利,組織者需要在銀行做抵押,不管抵押什麽,只要與海船價值相當即可。

若是不想自己海貿,或是沒有可以放心加入的船隊,也可以加入銀行自己的船隊,由容世子組織。

但利潤和之前不一樣,這次不單單需要扣除成本,還需要給銀行繳納分成,最終獲利大概是三到八倍,不會再超過十倍。

另外,還有一條屬於朝廷的規矩,海貿需要繳稅,為海貿商稅。

稅率不算太高,但也不低。

消息一出,所有人都炸了。

“這咋和第一次不一樣?不僅賺得要少,竟然還要交稅!”

“第一次不知道海外有大陸,一切都是未知,而且極其危險,當然就要暴利一些,而且,上次主要是容世子給咱兜底。”

“是呀,這次容世子也還願意帶咱們賺錢,三倍到八倍的收益,莫不是你還覺得低?”

“倒也很是暴利。”

……

好幾倍的收益,怎麽看怎麽都是暴利。

百姓們關注跟著容世子海貿的獲利,而商賈和世家大族,甚至包括朝廷官員,這些有家底有野心的人,則更關心租借海船,自行組織貿易。

“豈不是說,以後海貿完全交給我們自己?投資和獲利,都是我們自己?”

“那豈不是更能賺錢!”

“當然,風險也是咱們自己承擔。”

“我們承擔風險,就算扣除海貿稅,也還是暴利啊。”

……

幾乎所有有野心的人都興奮了。

世家大族,誰還出不起海貿的錢?

就算怕失敗風險太大,那幾家合作,不更好嗎?

賣什麽,買什麽,賺多少,全都是自己的了!

這對於他們而言,其實比第一次還要更好,更自由,也就更容易獲利。

商賈們同樣興奮,奔走相告。

可以租船,可不單單是只租一次,是不是可以像在陸地上一樣,組成船隊,常年往返海上,專門做這海貿生意?

此事大有可為!

“這還不止,你看上面寫了,可以派遣咱們自己的人。”

“豈不說明,我們可以自己帶隊出海,以後專門就在海上經營,往返炎國和大雁朝?”

“那可不止炎國,還有其他國家,海上生意,大有可為。”

“若是咱們自己培養了船隊,以後是不是還能買一艘船,只要把海貿稅交了,一切獲利,皆是自己?”

“哈哈哈,容世子當真天下商人之福。”

“不,是天下萬民之福。”

……

這是容昭一早就制定好的,所以京城銀行,以及周邊其他州的銀行,在同一時間掛出了這則通知。

稍遠些的銀行,也會在最近一段時間,陸陸續續掛出通知。

京城最早收到消息的世家人、商賈們,全都動了,消息從京城擴散,同時,世家往來、商賈奔波,很快,整個大雁朝都活躍了起來。

風起雲湧。

要備出海的貨物,就有需求,就能帶動生產。

更多的銀錢從庫房中流出,活躍在市面,甚至銀行的借貸服務也一瞬間熱門起來。

商業版圖擴展到了海上、海外,對人口以及生產力的需求大幅提升,甚至世家與商賈獲利對象也從普通百姓轉移到了海外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