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2/4頁)

小不點抱著懷裏的變形金剛和迪迦奧特曼,看了看兩邊的秦爺爺和林奶奶,不太明白秦教練說的偏心是什麽意思,於是眨了眨眼睛,又給了兩個老人家一個甜甜的笑。

林奶奶看到他的笑,心都被暖化了,摸了摸小家夥的腦袋,瞪了一眼秦教練:“我們暖暖偏心怎麽了?偏心他自己哥哥有什麽不對?”

兩個老人家跟著暖暖一塊兒看比賽,一邊看也一邊評價起冰面上的選手來。

兩人聊著聊著就又還是說起了蘇涼。

“小涼這孩子,是真的厲害,這些短道世青賽的選手比他都大不少,他也一點兒都不怵的,就是他這身材,我怎麽看怎麽覺得還是更適合咱們花滑……唉,真的可惜了。”

秦教練也嘆氣:“誰說不是呢?這身條兒,瘦歸瘦,也不是幹瘦,身上該有的力量和肌肉都有,咱們之前不是看他給梁華生錄的那些視頻嗎?還有當初劉武軍錄的他冰上跳躍的視頻……他那個跳躍,速度、力量、高原度都非常好,那個三周跳明顯地有富余,咱們花滑這裏,說是有人能跳四周跳,但到底都是4T,我看小涼他那個跳躍,真想上4T,恐怕勉強一下也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林教練也感慨:“之前小蔣說,這孩子測了骨齡,以後能長到一米八出頭,等進入發育關,再想跳躍這麽輕松怕是不容易了。”

頓了頓,林教練又搖頭:“唉,這發育關也不是說熬不過去,現在雖然出了四周跳,但高質量的三周跳還是主流,能夠有高級三三的連跳那難度上也夠……再加上這孩子的藝術表現力,在冰面上的信念感和那種感染力,咱們執教這麽久,天賦這麽好的男孩子這還是頭一個。”

說到這裏,林教練看向電視的方向,苦笑著道:“說到底,小涼這孩子,心還是在短道速滑上的,咱們強求不來啊。”

兩位老教練也就是在私底下會這麽念叨一會兒,對於蘇涼他們是真的感到可惜,但是蘇涼對於短道速滑的喜愛和執著,他在冰面上的那種天賦,兩位老教練也是看在眼裏,於是只能私底下感慨一番。

在兩人說話間,賽場上的比賽已經從第九組又到了第13組的選手登場了——孫二翔的比賽就在這一場,此刻他也已經跟隨著同組的選手們一起來到賽場之上。

孫二翔的這一組,情況與武剛那一組相差不多,同樣是除了孫二翔之外,還有兩名已經有過世青賽參賽經驗的選手,不過與武剛相比,孫二翔這一組的參賽選手實力並不如奧盧米德和小林一平,在上一屆的世青賽上,都只是勉強進入半決賽的水準,在半決賽上並沒有什麽出色的發揮。

不過就算如此,他們的實力在預賽組中也已經不可小覷了。

在這一組中,人高馬大的孫二翔同樣是同組選手之中個頭較高的選手,不過他雖然人高馬大,看起來卻並沒有武剛那樣的兇相,因此同組選手對他並沒有什麽額外的忌憚。

巧合的是,與孫二翔同組的也有一個來自華國台北隊的選手,趙永嘉。

與林嘉泉比起來,趙永嘉對於登上國際大賽似乎是更加不適應的感覺,此時剛剛上場就已經呈現出明顯緊張的狀態了,臉色緊繃,看他熱身的滑行動作也不太流暢。

二翔不知道怎麽地,在關注到趙永嘉的狀態後,就想起了先前在後場休息室看比賽時,他家老大跟他說的話——如果遇到有選手搶跑的情況,在二次起跑時,控制好你自己的狀態,不要受周圍對手的氛圍影響。

在這句話從腦海之中劃過之後,孫二翔撓撓頭,小聲嘀咕了一句:“不會這麽巧吧?”

不過他心裏雖然覺得‘不會這麽巧’,但還是老老實實地記住了他家老大對他說的話。

賽前等待的時間不長,小組賽已經進行了這麽多組,流程已經非常順暢了,在確認所有選手到場在準備區位置後,現場的發令員很快就給出了‘各就位’的指令聲,第13組的選手迅速滑行到了自己的道次起跑線前。

這一組的比賽,孫睿翔的道次在最內道,在他右手邊兩個位置的第三道上,就是那個看起來過度緊張的台北隊選手趙永嘉。

在滑行到起跑線前各就位時,孫睿翔因為對趙永嘉緊張的狀態印象深刻,還特地關注了一下第三道上的趙永嘉,結果發現,隨著發令員指令聲的發出,這個趙永嘉並沒有放松下來,反而越來越緊繃了。

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

國內體育頻道的解說間裏,廖雨薇和林方正透過解說屏幕也觀察到了趙永嘉的狀態。

兩人眉頭一挑,都覺得這個台北隊的選手或許會對比賽的順利展開造成一定的影響——事實也確實如兩人所判斷的一樣,當現場的發令員給出‘預備’的指令後,趙永嘉沒等發令槍響就已經先一步搶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