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3/4頁)

在得到了冰迷們滿含熱情的‘真傳’後,胡侃身邊的一個同事還真就直接摸去了廖雨薇他們解說席旁邊,見縫插針地找到了三個座兒,招手把胡侃他們喊了去。

等所有人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定之後,賽場上的比賽也已經開始,各種熱鬧的歡呼加油聲也逐漸響徹現場。

***

解說席上,廖雨薇和林方正除了在比賽之中實時解說之外,也會在場間時間聊一點別的內容。

例如這會兒,他們正在聊的就是這次比賽的規模。

“今年還是短道速滑的全錦賽首次離開東三省的冰上基地,來到首體的體育館中進行比賽。”

“這說明咱們短道速滑項目也逐漸有了更大的知名度和更多的支持者。”

之所以這麽說,主要是非常現實的錢的問題——全錦賽,在京市辦和在東三省舉辦,各種費用上

的消耗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短道速滑項目的贊助商少,如果光靠冬運中心的撥款,那每年的各場比賽辦下來都得緊巴巴。

所以舉辦各項比賽還是需要靠贊助商的資金幫助。

以往贊助商的資金少,全錦賽就只能在東三省現成的冰上基地舉辦,同時東三省的食宿安排也比較便宜。

今年或許是夏訓之前的南韓邀請賽的緣故,又或者是之前全國聯賽的那一撥新聞小熱潮,總之贊助商今年格外大方,而且和以往相比還多了幾個廠商贊助,這讓主辦方狠了狠心,直接選擇在了京市舉辦比賽。

在京市舉辦比賽,雖然貴,但值得——不管是借著之前世界杯的余熱宣傳還是吸引觀眾、推廣項目,都要更好一些。

只是,雖然有了這樣那樣的便利,全錦賽的參賽隊伍數量其實也還有很大缺口。

說是‘全國’錦標賽,實際上各個省份裏有設立短道速滑隊的就沒幾個,參賽隊伍主要還是來自東三省的那一批,再加上成立沒幾年的京市隊、冀省省隊,別說全國了,就連覆蓋整個北方各省份都還有一定距離。

胡侃這會兒就坐在廖雨薇和林方正的身後,聽這兩位討論著各種與短道速滑有關的話題,同時解說著賽場上的比賽。

胡侃這也是第一次在現場看短道速滑的比賽,原本他對這項目也說不上什麽特別的感情,就當做是一個工作任務在做,但隨著場上的比賽開始,他一邊看著一邊也越看越激動。

“臥槽,你們看到了嗎?剛剛那個妹子從第五名直接反超到第一啊!!”

“剛剛這一組怎麽回事你們看清了嗎?感覺整體的速度是不是比剛剛另外的幾組都要更快一些啊?”

“花擦,這個摔出去的選手也太慘了,剛剛他原本一直都保持在前兩名的吧?剛剛超越他的那個是不是犯規了啊?他這被摔出去還能有成績嗎?咦?判進?另外那個超越的犯規了啊,不過判進什麽意思?”

胡侃全程看比賽,看得那叫一個精神奕奕——他覺得這在賽場上看現場比賽,也太痛快了,他雖然看不太懂什麽戰術的,但是身邊剛好有廖雨薇他們在進行電視直播的解說,他的位置近,就蹭了個現場解說版本聽,總算是把一些選手的戰術給半看半猜的看明白了。

等到了這會兒,1500米距離男子組總共7組的比賽也已經進行到了第六組——是蘇涼要登場的時候了!

在聽到現場廣播中播報蘇涼的名字後,胡侃也精神一振——他們今天來取材的主要對象就要登場了!

現場的冰面上,預賽第六組的選手們已經熱身過,此時六名選手已經都來到了場上。

和蘇涼同屬一組的對手實力都不算弱,還有蘇涼之前在全國聯賽上遇到過的老對手,照理來說,如果按照蘇涼參加全國聯賽時的標準來看,他抽到在這一組參賽,已經可以稱得上是死亡小組了。

可是如果仔細看跟蘇涼同組的選手們,這會兒這些選手都正在用一種十分忌憚的目光看向蘇涼——很顯然,就像是京隊教練張建新和冰迷們所說的一樣,今年年僅15歲,才參加過兩場正式賽事的蘇涼,已經成為了諸多選手忌憚的對象。

哪怕蘇涼隨機到的道次是沒有什麽優勢的第六道,但是這些選手就是忍不住地將視線轉向蘇涼所在的方向,關注著這個看起來冷靜無比的少年。

只是再看也不會改變他們和蘇涼同組參賽的事實。

當發令員‘各就位’的指令發出,場上的6名選手也迅速地來到了各自的道次起跑線前,準備等待比賽的正式開始。

觀眾席上,冰迷們這會兒也顯得很是期待和興奮——蘇涼在連續兩戰成名之後,全錦賽作為他的第三戰,他能夠繼續保持名頭不墮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