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3/5頁)

如果選手的經驗不足,則很有可能栽倒在這個坑裏。

賽場上現在剩下的6名選手中,再怎樣看,比賽經驗不足的人也不會是他們帶的選手——而應該是那個15歲的小將蘇涼。

而同一時間的冰面上,同樣感受到周圍氛圍變化的蘇涼,他微微地閉了下眼,又一次深呼吸,同時也在心中默念著兩個字——冷靜。

眼下的情況,要說起來,確實破壞了蘇涼最初的競技狀態,但是對於蘇涼來說,越是受到幹擾,越是能夠激起他心中的一種隱性的興奮情緒。

他爹曾經說過他的毛病,喜歡挑戰不可能,偏愛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顛覆困境。

這是他骨子裏的一種冒險因子在作祟,越是這樣的大賽和困難的賽事,越是容易讓他興奮起來,然後給出一些叫人看來不可思議的滑行表現。

這種毛病不是不好,但是凡事總有個度,如果始終沉浸在這種情緒中,那麽很有可能普通的比賽會讓他提不起興致,從而影響到他常規賽時的平均成績——畢竟,就算是短道速滑這麽刺激的賽事,也不可能每場比賽都充滿困難。

所以蘇涼每一次比賽時,都會盡量讓自己冷靜下來,以理智客觀的狀態應對自己的每一場比賽。

在剛剛的比賽開始之前,蘇涼也是這樣打算的,他期待著在這場決賽之中,盡量釋放的自己能夠滑出一個怎樣的成績——但也僅止於此。

直到連續的起跑違規打亂了最初的節奏,這場比賽的氛圍也從‘積極’轉變為緊張和些許的壓抑,但是蘇涼在這種自己的計劃被連續擾亂的狀態下,眼底的興奮和期待卻越發地濃厚了起來。

冷靜,要冷靜。

一面這樣告誡著自己,蘇涼一面又在頭腦中飛快地計算了起來——在來參加這一次的聯賽之前,他就已經定下了要拿下聯賽1500米前三名次的目標,而想要拿下排名前三,他最大的對手就是葉開承和淩俊勇這兩名來自國家隊的選手。

從剛剛的兩次起跑之中可以看出,葉開承和淩俊勇兩人是有意配合的,他們兩人來自同一個省隊,又同在國家隊,默契出色。

如果讓他們兩人同時占據了領滑位和第二位,那麽他們兩人可以交替領滑並且有一人隨時護滑,這樣的情況下,他如果想要繼續采用之前的最後沖刺圈超越戰術,很有可能會因為前方葉開承和淩俊勇的配合而難以找到超越時機,最終只能拿下第三的排名。

而如果在最後的沖刺超越階段再有什麽意外,他或許甚至有可能無法保住自己第三的這個名次。

只是思緒電閃之間,蘇涼極快速的重新調整了自己的戰略。

賽場上,並沒有選手察覺到蘇涼在重新等待起跑的過程之中居然飛快地轉變了自己的決賽策略,他們更多只是緊張地做著準備,等待新的指令聲響起。

很快,現場的裁判與發令員給出了重新開賽的指令——各就位、預備的指令聲一連串的響起,選手們在各就位聲中快速地來到自己的起跑線前,只不過這一次的起跑,在第一列最外道上的選手少了一人。

因為連續的意外,在第三次起跑時,現場的觀眾們盯著等待起跑的賽場也忍不住精神緊繃了起來,所有人都在緊張屏息,生怕有第三次的意外出現。

終於,在預備聲之後,現場的發令槍又一次地響起——啟動!

起跑線上的6名選手終於再一次地應聲而動,意外延誤了數分鐘的男子1500米決賽也終於正式打響!

這一次,預備階段沒有人失誤!

這一次,在彎道弧頂之前也沒有人因為幹擾而摔倒!

一切順利!這場比賽終於成功地啟動了!

也就在所有人剛剛為這個而心情有所放松時,卻有人疑惑地問了一句:“咦?最後的一個不是蘇涼?!”

???

在今天的預賽和半決賽裏,現場的觀眾們早已經習慣了蘇涼的固有戰術——起跑跟滑,後程反超。

所有人都已經默認了蘇涼在起跑階段會在最後一位,但是他們忽略了,1500米大家的起跑都不會太快,哪怕是有點冰式起跑和側向直立式起跑之間的區別,其實啟動效率差別不會太大。

之前蘇涼之所以都落在最後,都是他有意地控制自己的啟動速度。

但這一回,蘇涼沒有控制自己的速度——在發令槍鳴槍的同時,他加入了對於領滑位置的爭奪!

這是所有選手和觀眾教練都沒有想到的一件事。

而蘇涼的啟動速度雖然算不上最快,但是在有意的加速和卡位之下,在第一個彎道出彎時,蘇涼已經來到了第二的位置——他並沒有真的去搶奪第一的領滑位,而是抓準了時機,卡在了葉開承和淩俊勇兩人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