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3/5頁)

而半決賽第二組的選手有誰呢?

蘇涼、周海波這是不必說的,另外四名選手,尤建、張紹武、趙家勇、石文輝,這四名選手雖然不是國家隊成員,但是也都是黑省和翼省省隊的優秀選手——還沒能進入省隊的周海波,光從身份上就和這些選手差著一截兒呢。

“誒,不說周海波了,你們覺得蘇涼能從張紹武他們幾個手裏拿到晉級決賽的名額嗎?”

有冰迷發起了新的問題。

黃維這會兒也在思考這個呢。

3個半決賽組,統共18個半決賽選手,一共就只有6個最終晉級決賽的名額,每個選手都想進決賽,沒有人會在半決賽的階段劃水,他們只會拼盡一切力爭上遊。

與這些比賽經驗豐富的省隊選手們相比,這些選手還有年齡和體能上的優勢。

“年齡和體能怎麽了?剛剛預賽的時候,最後的那個超越,你敢說現場除了蘇涼之外有人能夠做得那麽絲滑?”

就在這些冰迷們談到那些省隊選手的年齡和體能優勢時,就有人提起了蘇涼那幽靈般的滑行。

“不說別的,蘇涼那個滑行是真的像飄一樣啊!我之前看劉耀武劉記的彩虹屁小論文,那會兒我還想不出在冰上‘飄’是個什麽樣的效果,結果剛剛看他超越的那一段滑行,感覺他跟冰面根本就沒有摩擦力一樣,忽地一下就上去了……”

“那可不?特別是那會兒前面周海波還加刀提速呢,感覺蘇涼腳下好像都沒動,結果愣是比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快。”

在場的冰迷們對於上一場預賽中蘇涼的表現很是念念不忘,並且因此對蘇涼的冰感和滑行效率有了諸多稱贊。

黃維倒是想到了,蘇涼大概就是憑借著這樣的技巧和能力,才能夠以15歲的年紀,在一群成年選手之中傲然不敗的吧?

選手們在冰面上的一些技術,雖然說起來好像就是‘人家都會,你為什麽不能學學人家?指定都能學!’,但是黃維偶爾也聽冰雪王國裏的一些大佬提到過,運動員的滑行姿勢和技術,其實跟運動員的身體天賦是有關系的。

像是有的選手,在冰上滑行時,只能連續加刀滑行,沒辦法一刀一刀地加,又有的選手在滑行的時候,就是無法做到連續加刀。

身體天賦不同,能夠掌握的技巧就不同,像是蘇涼的一些身體姿勢,冰雪王國論壇上也研究過了,之前南韓邀請練習賽上就有大佬發現,蘇涼的滑行姿勢比一般選手的滑行姿態都要低,就有人提出過疑問——為什麽蘇涼可以姿態這麽低其他選手不行呢?

畢竟都知道,低姿態的滑行可以減少阻力減少體能消耗,這簡直是短道速滑的入門知識了,可是這麽好的知識和姿勢為什麽不進行普適性地擴散調整呢?

問就是:身體結構不同。

所以光從身體素質條件上,不少冰迷們就已經知道了,蘇涼的這個身體結構上的天賦,至少也是華國拔尖兒的了——指不定算上世界範圍都拔尖兒呢,畢竟沒看之前練習邀請賽上,那些南韓選手都還不如蘇涼的姿態低呢?

在場的冰迷們你一言我一語,閑聊間,冰面上的澆冰也終於結束,然後是女子1500米的半決賽率先開始,等到女隊的3組比賽結束,先一步決出了女子1500米的決賽名單後,男子組的半決賽第一組選手也終於上到了冰面。

男子組第一組的選手中,有兩位是來自國家隊的選手,因為在三組之中國家隊選手的密度最高,余下的選手也都是各個省隊拔尖兒的人物,也因此半決賽的第一組被成為了本次半決賽的死亡小組。

而在比賽開始之後,這半決賽第一組的選手們也無愧於‘死亡小組’成員的稱呼,為了爭奪前兩名的晉級資格,從啟動階段開始,選手們就都下意識地在爭奪領滑位置了。

這在1500米的賽事中,是鮮少出現的情況。

不僅是起跑階段,從第八圈開始,這一組賽事的領滑位置交替就明顯更加激烈了起來,交替的速度也快來越快,到了最後三圈的沖刺圈時,冰面上更是三五名選手同時拉到了外道意圖尋找超越的空隙,就連在過彎道的時候也緊緊地貼在領滑選手的側後方,隨時想要找到領滑選手過彎的失誤,好趁隙內道超越。

在這期間,有想要超越的選手控制不住自己的滑行,在變道的過程中摔出了賽道,最終這組比賽在結束之後,總共6名選手,只有3名選手有最終成績,其中兩名摔出賽道退賽未完賽,1名吃了鋼筆(Penalty犯規簡稱PEN)。

在這一組的賽事結束之後,觀眾們紛紛倒吸了一口氣。

“這可真是太刺激了!”

“剛剛這一組,算是咱們今天看到的最刺激激烈的一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