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2/6頁)

這話說得,邊上的蔣一波都嚇了一跳。

他那天也看出來了,蘇涼的花滑表現確實是出色,但是他們短道速滑和花滑之間畢竟也是隔著山的兩個不同項目,他能看得懂蘇涼花滑的表現出色,可到底看不清蘇涼的花滑表現出色到了什麽地步。

今天梁華生親自找上門來,還敢當著這麽多人的面誇蘇涼的滑行,那就是蘇涼至少在滑行這一項上,技術真的是國內花滑的頂尖。

“我是想說,請小涼你在短道速滑這裏的訓練之余,給花滑隊這裏做個參謀怎麽樣?”

梁華生終於把他的目的直白地說了出來:“也不用占用小涼你太多的私人時間,主要還是在訓練中給咱們的花滑選手一些關於滑行訓練的建議,同時看看應該怎樣改善大家的滑行表現。”

聽到梁華生的請求,蘇涼短暫地沉默了下。

梁華生的這個請求,真的可以算是‘禮賢下士’的表現了,可以聽得出來,他是非常真情實感地想要提升國內選手在滑行上的表現和能力。

或許有許多人認為,滑行這麽簡單的事情,花樣滑冰的專業選手難道還能不會嗎?

但是在冰面上的滑行,往往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很難真正精深,這其中涉及到一個問題——滑行的練習是非常枯燥無味的,而且滑行的進步對於選手來說很難精細地體現出來。

這往往容易讓選手們產生一種‘我明明有在練習,但是我看不出我練得好或壞’的感覺,這種感覺則會令選手們在進行滑行練習時產生倦怠感。

與滑行相對應的則是跳躍。

華國目前雖然暫時還沒有足夠豐富的四周跳選手儲備,但是選手們在跳躍上的訓練卻會比滑行要認真努力得多。

原因無他,跳躍的訓練對選手們來說較容易看到訓練的成果與反饋,在看到自己的訓練成果之後,同樣容易激發選手們的訓練熱情。

哪怕是在蘇涼穿越之前的時代,華國的花滑項目也仍舊保持著這樣的傾向,在那個時期六種三周跳齊全的少年選手已經不算是鳳毛麟角了,但是像蘇涼這種在滑行上天賦異稟的選手仍舊難尋一二。

當初蘇涼選擇轉項目到短道速滑前,他的教練也始終在為他的轉項目這一選擇感到心痛。

出色的滑行能力能夠帶來太多好處——流暢輕盈的冰上滑行表現也是最終評分時的一個重要標準,而出色的滑行能力則可以幫助他更快地學會各種新的技術動作,就以所有人都知道的跳躍為例,跳躍的力量是自滑行取速的,當一名選手想要從三周跳向四周跳發展,則意味著他有可能他的滑行速度需要提升至少10%,才能令他從滑行中取得足夠的跳躍力量來源。

在蘇涼轉項目之前,他的滑行速度早已經足夠支撐他的四周跳跳躍取速,也就是說他已經具備向著四周跳發展的基礎,但發育關和未來的預期身高最終還是限制了他未來的太多可能。

因為思緒一時飄得有點遠,以至於蘇涼看起來有些像是在發呆。

蔣一波於是在邊上幹咳了聲,提醒發呆的蘇涼趕緊回過神來。

梁華生倒是很有耐心,哪怕蘇涼看起來有些在發呆,他也並沒有開口提醒,而是安靜地等待蘇涼自己反應過來。

在蔣一波的幹咳提醒下,蘇涼回過神後,略帶歉意地對梁華生說了聲‘抱歉’。

“沒關系,小涼你是在想應不應該答應嗎?”梁華生笑著道。

蘇涼重新調整了自己的思緒,解釋道:“其實滑行的訓練方式並不難,我相信國家隊應該已經有了自己的方案……”

增加基礎滑行的訓練時間,強化如滑行用刃、內外刃切換還有諸如壓步等訓練項,這些都是最簡單的訓練調整方案。

蘇涼並不覺得梁華生會連這點方案的制定能力都沒有。

聽到蘇涼的話,梁華生笑著擺擺手:“小涼你的花滑滑行能力這樣出色,我可以問問為什麽嗎?”

蘇涼頓了下,然後直白道:“因為我喜歡快速滑行的感覺。”

或者說,他原本的性格就是一個速度的追逐者,這種性格和天然的喜好在他練習花樣滑冰時就已經體現了出來。

和其他選手不一樣,比起跳躍這些訓練,他更加喜歡滑行的訓練,他願意在冰面上滑出一種風馳電掣的感覺,以至於他那時候的教練總在冰面上朝他大吼。

——“蘇涼,你是在練習花滑的滑行,你不是速度滑冰的選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誠不欺人。

他的滑行能力也是這樣一點一點地練成的,而在具備了出色的滑行能力和基礎之後,他在花滑上對於各種新技術乃至跳躍的學習表現,就成了順理成章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