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3/4頁)

雖然南韓的隊伍裏是3名他們的二線選手,但這又怎麽樣呢?

經歷過女子B組決賽的憋屈,裴景想開了——不論對手是誰,只要幹凈的贏了就行!你南韓不是說我們華國隊的選手只配和你們二線選手比嗎?可現在你們的二線選手根本贏不了華國的選手,現在再回頭說那句話,丟臉的只會是南韓。

“該!讓你們只派二線選手來和我們的選手比!”

裴景一邊這樣說著,一邊心裏其實也有些擔憂。

賽場上這幾個南韓的二線選手確實輸給了華國隊的選手,可是如果華國隊真的當南韓選手只有這個水平的話,屆時在國際賽場上再遇到南韓對手,一旦心裏疏忽,那麽面臨慘敗的就會變成華國隊。

想到這裏,裴景搖了搖頭:“南韓的隊伍不知道腦子裏每天都在想些什麽,一場練習賽,陰謀詭計層出不窮。”

“就這樣的心思,就不能放到堂堂正正的訓練和比賽裏嗎?”

林國斌沉著臉沒有說話,他確實不齒南韓的這些陰謀詭計,但是南韓的訓練上確實有值得華國隊學習的地方,就包括這一次南韓在1500米短道速滑技術上的調整優化。

在之前的預賽階段,他們幾人已經基本確定了,南韓的新技術調整,重點應該確實是在滑行姿勢降低、用刃變化的技巧等關鍵因素上,但在決賽階段,林國斌仍舊著重關注了一下南韓選手的滑行姿勢變化,以期確認在預賽階段了解到的信息有沒有錯誤。

想到這裏,林國斌止住了裴景的話題,問他:“剛剛的比賽,南韓那幾個女隊隊員的滑行姿勢,你們有察覺出明確的變化嗎?”

聽到林國斌的這個問題,裴景這才止住了對南韓隊伍的吐槽,在簡單的回憶之後,裴景點頭道:“或許他們的這些二線隊員對新技術的掌握確實還沒有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所以我們在觀察的時候始終不能太確定。”

“說實話,我覺得蘇涼的滑行才更像是他們這個技術調整之後的最終模板,反而是他們的這些二線的選手並沒有真正達到所謂技術改進的效果——或許說,他們的技術調整比正選選手更遲,適應得更慢。”

想到這裏,裴景搖了搖頭:“南韓會派這些選手來應邀參加練習賽,對於他們自身新技術的保密應該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對於裴景的這個看法,林國斌基本是贊同的。

“如果……在比賽場上,同時出現多個像是蘇涼這樣的選手。”

張棟成和裴景原本並沒有想到這麽多,但在聽到林國斌提出的這個可能性後,都是心中一驚。

“這……不太可能吧?”裴景的心在這時已經提了起來。

在看過蘇涼在幾場比賽之中的表現之後,他靈活的內外道線路切換以及憑借著靈活的滑步輕松從內道超越的畫面都還在裴景的腦海之中無比的清晰。

如果賽場上真的多幾個像是蘇涼這樣的選手……

華國的選手在1500米的賽場上想要超過南韓,這種難度就真的將要呈幾何倍數的上漲!

林國斌沉聲道:“如果蘇涼的那種滑行技術確實是南韓訓練的最終目標,那麽就沒有什麽不可能的。”

聽到林國斌這樣篤定的回答,張棟成和裴景兩人的臉色都顯得不太好看。

感受到身邊張、林兩人的沉重之後,林國斌又擺了擺手:“行了,別光想這個,短道速滑畢竟不是一個只看絕對速度和技術的項目,戰略、技戰術還有選手之間的配合,這些在冰面上的智慧都是短道速滑所不可或缺的。”

“南韓或許確實有技術上的優勢,我們這不是也在研究追趕嗎?像是蘇涼,他同樣具備場上這些南韓選手的技術,甚至他的技術要比場上這些南韓選手的更成熟,我們同樣可以借鑒、思考蘇涼的滑行特點。”

“而且蘇涼他小小年紀,卻能在起先的預賽之中贏過了南韓的李正泰、金南赫,他憑借的難道是他的絕對速度能力嗎?他的技戰術能力和對時機的把握能力我們已經討論過許多回,有蘇涼這個例子在,難道我們國家隊其他選手也都是笨的嗎?”

林國斌的一番話將張棟成和裴景兩人沉下去的心又重新拉了回來。

“你們兩個啊。”林國斌搖了搖頭:“心還是不夠穩啊。”

裴景聽到這番話,只得笑著嘆了口氣:“林指導你說得對,我們的這個心,確實還是不夠穩啊。”

說話之間,林國斌擺擺手:“行了,男子B組的決賽要開始了。”

男子B組的決賽,華國隊的選手面對南韓的幾名對手,並沒有什麽優勢,三名選手中有兩人都是華國國家隊的試訓隊成員,另有一名青年隊的正選選手,但三人之中,那名正選選手和周奇奇之間的實力相差並不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