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3/6頁)

這一聲令下之後,電視直播畫面前的觀眾們都是神色一肅——來了!

現場的觀眾席上,林國斌和張棟成還有隨隊的裴景都正坐在空曠的觀眾席上看著眼前賽場上的蘇涼與尚飛兩人。

派遣蘇涼上場,對於林國斌來說是一個充滿了冒險意味的決策。

不論是觀眾還是解說都能看得出,蘇涼一個14歲的小孩兒,和17歲的韓國選手之間,3歲的年齡差,在力量等基礎素質的發展上自然就有著以年齡鑄就的鴻溝。

但是蘇涼在此前和孫睿翔以及劉秋同他們的對抗中,卻讓林國斌看到了一些與華國現在的國家隊隊員不同的可能性。

他在賽場上的洞察力與對於自身決定的果決執行力,還有在與劉秋同他們的比賽之中所展露出來的瞬間機會的捕捉能力……

這些都令林國斌驚艷過。

而也正是這樣的驚艷,以及蘇涼在此前7天的訓練中所表現出來的驚人的穩定性,才讓林國斌最終下定決心將他帶到哈市。

他想看看,這樣的一個蘇涼,究竟能不能在這樣高壓的賽場上,給他帶來更多的驚艷。

只是,在林國斌做出這樣的計劃時,他並沒有預料到,預賽第一組的兩名青年隊的正選選手居然全軍覆沒。

帶著這樣的沉默與壓力,林國斌開始靜待這一場比賽中尚飛與蘇涼的最終表現……!

***

冰面上,在裁判‘各就位’的口令下達之後,蘇涼、尚飛以及兩名南韓選手都各自滑到了各自的跑道起跑線前。

這一組的4名選手,以南韓李正泰、蘇涼、金南赫、尚飛的順序由內道至外道分布,雖然占據最內道的是南韓選手,但是1500米距離的賽事,起跑階段對於最終成績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不論是這些南韓選手或是電視機前的觀眾都對此並不在意。

倒是在‘預備’動作之後,解說席上的林方正驚訝地說了聲:“蘇涼采用的起跑方式與其他選手都不相同,是側向直立式的起跑,這在目前的亞洲賽場上非常少見,通常是一些歐美選手會采用的起跑方式。”

冰面上的預備時間非常短暫,在林方正說完這些時,各位選手都已經做好了身體前傾下壓的預備姿態。

在確認在場的4名選手都已經保持住動作穩定後,‘砰’的一聲,現場的發令員鳴槍——幾乎同一時刻,場上的四名選手也同時應聲起動!

***

黑省體育台的電視直播畫面前,黃維在‘各就位’的聲音響起時就已經緊張地握緊了拳頭。

這已經男隊的第二組預賽了!

如果這一組華國的兩名選手也沒能成功晉級A組決賽……只要想想之前看到的那些南韓陰陽怪氣的新聞評論報導,黃維就覺得心中一股氣悶的感覺郁郁在胸。

不能輸,千萬不能輸啊!

黃維握著拳頭,幾乎是以渾身緊繃的姿勢在看著眼前的這一場1500米的對決。

1500米的起跑和對內道的占位競爭不像是500米的那麽激烈,但是能夠搶占內道領滑,對於之後冰面上的線路控制是有明顯的好處的,可眼前的賽場上,除了蘇涼之外,余下的3人所采用的都是點冰式起跑,兩種起跑方式之間的起動效率有著明顯的差距,而這種差距也直白地體現在了賽場上三名選手的起動和占位速度上。

李正泰原本就位於最內道,在快速蹬冰啟動之後,在第一個直道末端的位置他就已經處於最內道的領滑位置上,而在蘇涼右手邊的金南赫也憑借著起動優勢搶在了蘇涼之前占據了內道第二的位置,身在第二道的蘇涼僅僅占據了內道第三的位置,如果不是第四道上的尚飛沒有與蘇涼搶奪最內道的占位,或許蘇涼在開場起動的這一刻,就已經落到了最後一位。

看到眼前的畫面,哪怕明知道1500米距離的第一圈位次並不重要,黃維也忍不住有些焦急了起來。

解說席上,廖雨薇正在冷靜準確地講解賽場上的情況:“目前第一圈處於領先位置的是南韓選手李正泰,李正泰略微回頭觀察了後方的形式,他選擇了壓制速度,目前第一圈的滑行中包括我國選手蘇涼、尚飛都還在安靜地等候著機會到來!”

賽場上,從起動的那一瞬間開始,蘇涼就沉浸到了自己的比賽節奏之中——這一場冰面上的競速正式開始所給他帶來的刺激,讓他的頭腦更加冷靜了下來。

內心越興奮,頭腦越冷靜,這種冷靜與其說是一種冷情,倒不如說是蘇涼最極致亢奮的表現。

他冷靜地看著眼前金南赫與李正泰的背影,將自己的身形完全地隱藏在了他們兩人的身後,成為他們兩人身後一道悄無聲息的幽靈。

他在觀察,就像是他當初跟在沐遠笙、孫睿翔他們身後一樣,等待著、觀察著眼前對手每一個滑步的特征、頻率、節奏乃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