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3/7頁)

這兩天孫睿翔都是老老實實地跟在蘇涼的身邊訓練,口中的‘老大’愣是沒停過。

裴景有觀察過,最初那兩天孫睿翔的狀態應該也是因為南韓的挑釁而有些煩躁造成的,他原本還想私下約孫睿翔聊一聊,沒想到他在被蘇涼摁住之後,整個狀態居然老實了,看起來也沒有那麽焦躁難耐了。

“這個蘇涼,要是能穩定地成長起來……以後十足是個短道速滑隊隊長的苗子。”

林國斌點了點頭,他也贊同裴景的這個判斷。

這些天以來,因為南韓練習賽的這個事情,林國斌不僅憤怒,但在壓下怒意之後,面對即將到來的賽事,他心裏的壓力也一直不小。

這份壓力倒不是來源於南韓那不要臉的陰謀詭計,而是來自於自身,來自於眼前的這些年輕的選手。

差一點兒,他的判斷失誤或許就要連帶著毀掉眼前這一批的1500米選手了,那樣所帶來的後果,或許就是國家隊會因為1500米人才的斷档而戰略性放棄對1500米的技術攻堅,將華國短道速滑的戰線重新縮回當前國內最擅長的500米短距離賽事之中。

因為最早看破南韓這陰謀詭計的人是蘇涼,再兼之前蘇涼和孫睿翔、劉秋同、李賓陽等年輕選手的對抗之中所表現出的出色素質,在這些天的訓練中,林國斌自然也對蘇涼有著極大的關注。

蘇涼的表現不僅讓裴景驚艷,也是林國斌執教這麽多年以來,所見過的心態最穩的一個年輕選手。

思索間,林國斌在自己手裏的大名單上,往蘇涼的名字旁又畫上了一個重點標號——這意味著他不僅已經有了將蘇涼劃入國家隊正選名單的意思,同時也將以對國家隊重點隊員的態度來繼續對蘇涼的觀察。

***

在這幾天的訓練中,雖然所有人都覺得蘇涼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練組的訓練要求在進行訓練,實際上也是他正在重新快速適應自己新的身體狀態的過程,從身體的靈敏度、柔韌性、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等,逐一地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

如果讓此前跟他比賽過的孫睿翔幾人聽到蘇涼的這句話,大概都要驚掉下巴。

——你什麽意思?之前你在練習賽裏都已經贏了我們了,現在你告訴我說,你還在適應自己的身體狀態?

——那你是在對自己的身體狀態還沒有足夠把握的時候就已經能夠贏了我們嗎?

事實確實如此。

每一個運動員,都需要盡可能地對自己的身體‘了如指掌’,知道自己的哪一個小肌群缺乏鍛煉,知道自己的力量源自何方。

至少蘇涼在從小的訓練之中,一直是這麽做的。

但隨著他的穿越,他的身體縮水到了大約14歲的大小,相應地整體身體力量、耐力等等也都回到了14歲時的狀態——或許也比他真實的14歲時略有提升,畢竟他無法真的做出一個量化的對比標準。

對於他現在的身體狀態,因為有記憶之中的加成,所以他的身體掌控能力其實已經很不弱,但是蘇涼在對待訓練與比賽時是個執拗的性格,他喜歡能夠百分之百地掌控自己的身體狀態——就例如不久之前他在花滑館冰面上那個略有瑕疵的3A,就是他對身體的掌控力還不夠充足的原因。

於是哪怕所有人都不認為蘇涼對自己的身體控制有什麽不足,他也仍舊按照自己所想地在一點點熟悉現在的身體細節。

因為每一個動作他都在心中體會、思考自己肌肉力量的運用與發力,因而蘇涼的每個動作都顯得格外地認真與完美。

“啊……老大,我不行了!!”

在蘇涼做完手裏的這一組連續膝下高翻的力量訓練之後,蘇涼正放下杠鈴站著休息,就聽見了不遠處同樣在做這組力量訓練的孫睿翔的慘叫。

蘇涼:……?

蘇涼正想問問孫睿翔在抽什麽風時,一瓶水從側方遞到了蘇涼的跟前。

在怔了下之後,蘇涼回頭一看,就看到了沐遠笙的笑臉。

“啊,笙哥。”

短道速滑隊的陸訓館就這一座,短道速滑和花滑隊都是在這裏面訓練,沐遠笙他們短距離項目的選手當然也沒去別地兒,這會兒沐遠笙已經訓練結束,看到了放下杠鈴的蘇涼,察覺他身邊沒帶水,於是從自己手邊拿了瓶水和條幹凈的毛巾走到了蘇涼的身邊。

沐遠笙笑著將一條幹凈的毛巾遞給了蘇涼,換走了蘇涼手裏已經有些潮氣的毛巾:“喝點水,休息一下,你今天的訓練組數應該已經滿了吧?”

蘇涼自然而然地被沐遠笙帶跑了注意力,他點了點頭應道:“嗯,滿了。”

在接過沐遠笙遞過來的毛巾後,蘇涼呼嚕嚕胡亂地擦了擦身上冒出來的汗,然後打開手裏的水咕嚕嚕喝了兩口,因為喝的時候沒留意,有點水溢了出來,被蘇涼隨手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