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章 糾糾武風漢家郎

關中、乾縣,數百漢子正拿著竹竿在田地裏打成一片。

他們可不是亂打,而是非常有組織度的結陣而鬥。

前排健碩男子手持竹竿排成整齊的橫排互相敲打,稍微矮小些的則拿著竹弓,不斷向天空拋射竹片制成的箭矢。

進退都有鼓聲協調,眾人喊著號子,同進同退,甚至連攻擊的頻率都差不多。

戰鬥很快就開始變得異常激烈,青壯們哪怕被打的頭破血流也不退縮,因為這不單單關系到自身的形象,還關系到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

誰要是在這種戰場上慫了,那人也基本廢了,祭祖時連祠堂都不許進,姐妹嫁不到好人家,自己也娶不到好妻。

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以宗族為單位才能抱團生存的,在殘酷的十世紀社會法則中,哪一宗哪一族有了好欺負和軟弱的名聲,立刻就會被所有人欺壓。

就連官府也會來捏你這個軟柿子,衙役們拿手一指:最苦的勞役今年就你們X家承擔了。

是以,在這種戰場上,根本就沒有退縮的余地,只有同心協力去拼去打。

這種情況,形成了自秦漢以來漢地武德充沛的風氣,是秦漢隋唐漢軍出塞常能面對幾倍以上的敵人,也頑強作戰的基因。

因為一代一代的漢家兒郎,從小就是在這種低烈度的爭鬥中鍛煉起來的。

他們從小就知道,男人在戰鬥中慫了會給自己和家庭乃至宗族帶來什麽。

相應的,一個在鄉裏間弓馬嫻熟,使得槍棒,敢打人敢殺人的猛男,在四裏八鄉的地位,也是後世所無法想象的。

所以才有沿河堡時,老瞎子拿命去拼,也要給兒孫們留個長征健勇身份的事情發生。

當然,這種情況多了,就很容易形成地方豪強遍地的局面,越是到王朝後期,就越是會削弱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

所以自宋以後,在中央集權逐步加強的情況下,鄉裏間這種風氣就開始被壓制直到被折騰的所剩無幾。

在鄉裏間地位高的人,從弓馬嫻熟、使得槍棒的猛男變成了之乎者也讀書人。

這是一柄妥妥的雙刃劍啊!

鄉裏間武德充沛是有壞處,因為它會導致朝廷的掌控力下降,譬如漢末和現在的唐末,各地都是武裝割據,飛揚跋扈的武人,叛亂層出不窮。

但好處是,就算漢末那種混亂,但中原武人還是可以輕易壓著周邊蠻夷痛打。

哪怕五胡亂華之後,北方的漢人豪強還是找到了生存之道,以李唐皇室祖先為首的漢家武人還能再次崛起。

同時,打壓鄉間的武德,視豪強為洪水猛獸,出現就消滅的宋、明王朝,也有它們好的一面。

高度的集權,使得全天下更像是一個整體,盤活了全天下的經濟,溝通了四面八方,使得認同度大大提升,在沒強力外敵出現的情況下,整體的政局更加平穩。

但壞處也顯而易見,宋、明兩代連續搞出了兩亡天下的慘劇,把民族都給折騰進了深淵之中。

是好,是壞,還真是讓人難以評說。

山坡上,戰鬥還在繼續,這裏的李、韋兩家因為灌溉等事積怨多年,稍有不對付,就會引起兩族大鬥毆,讓官府頭疼不已。

其實,遠處觀戰的韋老爹更頭疼,他看著遠處大呼酣戰的兒子們,難過的閉上了眼睛。

生多了啊!生多了啊!

韋老爹精力旺盛,一共生了七個兒子,還個個龍精虎猛,都是經過巡檢司服役,當過番上義從,槍棒社、弓箭社也是常客。

可除了老大和老三外,其余五個兒子都不怎麽懂,也不願意種地。

朝廷分下來了永業田和分口田,但他這些兒子們嫌棄種地沒出息,基本就是糊弄了幾下就完事。

氣得韋老爹只能和老大、老三哼哧哼哧差點累死的將他們的永業田種上。

實在種不了的分口田,就只能租出去,但現在大家都不怎麽缺地,往往是中下田的分口田,因此租不到什麽好價錢,只能說比荒著強一點。

“都是吃飽了撐的。”看到最後,韋老爹做出了他的判斷。

這個判斷,是正確的,因為按照歷史軌跡,關中和河西以及隴右,在這個時間線是要開始逐步衰落的。

大原因自然是天氣逐漸走冷,降水線往南移,關中與河隴三地從隋唐時降水充足的富庶之地,開始變成了西北半幹旱之地。

當然,關中的情況比河隴地區要好一些,但也好的有限,總體的氣候和糧食產量,都是在不斷下降的。

同時,由於開發過度,森林面積的大幅減少,各種環境問題也在不斷顯現。

再是肥沃的良田經歷幾次天災人禍之後,也會變成中田甚至下田。缺少了降水之後,你再好的水利設施,也將起不到多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