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分割倭國與石見銀礦(第3/4頁)

我就這麽一個兒子,立下了蓋世的功勛,卻要被打發到蠻荒。

但今日才知道,此二地非是蠻荒,相反確實如聖人說的那樣,是必須要早日納入華夏範圍的緊要地盤,這讓奴都起了去看一看的念頭。

自古繼父能對嗣子比對親兒子還好,還是在帝王家,聖人是第一個,這個三跪九叩大禮,是臣妾替慕容言道給聖人磕的,有陛下如此傾盡心血培養信長兒,是他三生有幸。”

張鉊看著曹三娘子,一時間不知道還是該點頭還是該搖頭,她這麽說,那就是想去倭國看一看,又怕張鉊不允許,所以借著替慕容信長生父慕容言道行叩拜大禮的機會說出來。

“海上風急浪大,哪怕就是積年水手,也無法保證就一定不出事故,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想了想,張鉊只有這個理由來阻止了,當然他也可以硬邦邦的甩出一句不允,但那不是張鉊的脾性,也對不起他和三娘子起於微末共患難的感情。

“臣妾自然不會去明州坐船去倭國,而是先走陸路去朝鮮,然後從釜山港去倭國,這樣雖然多耗幾個月時日,但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三娘子自然早就想好的對策,對此張鉊只能長嘆了一口氣。

對於巾幗不讓須眉的三娘子延鼐來說,慕容信長不單單是她唯一兒子這麽簡單,還是她恨不能為男兒身的寄托。

她從小精心培養的這個文武雙全又有德操的兒子,所幹的每一件事,都是三娘子想幹又沒法去幹的大事。

如今信長兒已經打下了大大的江山,三娘子怎麽能不想去看看呢。

腦海裏千回百轉,張鉊想了又想,雖然心裏舍不得,但帶入到三娘子的角度想一想,也不是不能理解。

靜靜的沉默中,只有燭火輕輕在跳動和偶爾的噼啪聲,半晌,張鉊撫摸著三娘子的秀發,輕輕點了點頭。

“把英國和虎頭他們也帶去吧,瑛娘還小,就讓她留在神都陪陪菱娘,等大一點了再去倭國看望父親。”

慕容信長的正妻英國公主和長子虎頭,以及媵人康氏、仆固氏都還在洛陽,既然三娘子要去,就幹脆讓他們一起過去。

瑛娘是慕容信長的小女兒,現在才六歲,在這個幼兒容易夭折,張鉊都剛剛失去了一個三個月大女兒的情況下,實在不宜跟著翻山越嶺、跨江過海。

菱娘則是三娘子和張鉊所生的皇四女陳國公主張祺菱,三娘子可以去倭國,張祺菱肯定是不能去的,所以張鉊才這麽說。

三娘子聽到張鉊同意,方才從他膝蓋上擡起頭,屁股向後退了幾步之後,又給張鉊行了一個大禮。

“臣妾真是有些恃寵而驕了,歷朝歷代能允許皇妃出宮就在皇城內省親,都是天大的恩典了,臣妾竟然想離陛下萬裏,幸得陛下寬宏大度。”

張鉊本來想擺了擺手示意他還是很大度的,但突然有些說不出來話了。

三娘子已經四十八歲,雖然他保養的很好,看起來跟後世四十二三歲的女性差不多。

但這畢竟是古代,是一個就算沒有天災人禍,也基本就活個五十來歲的時代,就三娘子這個年紀,她還要跨江過海去倭國,等她到了地方,都得五六個月以後。

去了倭國見了兒子,也不可能馬上就啟程回來,總還得住上幾年。

張鉊算是再一次見識到了這個時代的交通不便,這一個不好,張鉊再見到的就是三娘子的骨灰了,說句一別永遠絕不為過。

“三娘,這麽一去,咱們還能再見面嗎?”張鉊吸了口氣問道。

三娘子本來也很傷感,但看到張鉊竟然如此不舍,頓時又高興了起來。

“聖人放心,奴一定會保護好身體,會活著從倭國回來再見聖人的。”

兩人又溫存了一會,隨後的談話就開始轉向對倭國的處理方面了。

慕容信長的家書中詢問了張鉊對於如何處理倭國的意見,還請張鉊給倭國重新賜名。

這個問題,張鉊其實早就考慮好了,就如同他對王氏高麗的處理那樣,倭國肯定也是要換名字的。

且張鉊還想到了以後,比如慕容信長這個燕國,不可能永遠存續下去,畢竟這個燕國存在的意義,就是夏君夷民。

可要是再過幾百年,電報、輪船等東西開始出現的時候,燕國也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朝鮮和倭國,將理所當然成為行省而不是封國。

所以張鉊現在的設想是,他要將朝鮮和倭國分為四個行省。

半島北部為樂浪行省,南部為朝鮮行省,倭國的本州島為朝日行省,九州島與四國島組成蓬萊行省。

這四個行省暫不設官員,樂浪行省未來由耶律阿不裏的兒子建立藩國治理。

朝鮮行省就如慕容信長請求的那樣,等他百年之後由錢氏為他生的兒子鎮守,未來很可能單獨成立一個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