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大阪之夏(上)

難波京(大阪),小五郎抱著一把勉強算是開了刃的野太刀,穿梭在他眼中十分繁華的難波京街頭。

街上人來人往,到處都是嬉笑著三五成群的人流四處湧動,不過偶人雖然多,但卻沒人笑話小五郎這傻頭傻腦的沒見識模樣。

因為這些人跟他一樣,都是從鄉下來到畿內地區的。

不同的只是來自的郡國不同,相同的則是他們都沒什麽見識。

此時,倭國的班田制崩潰之後,在遠離畿內的各個郡國,形成了大量的莊園。

這些莊園,大多是當地有勇力的大家族所建立。他們人多勢眾,有能力對抗山賊、水匪和還沒有完全被趕到北海道去的蝦夷人,對於本地的社會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而在這種相對安穩生活的吸引下,越來越多的農夫選擇將自己的土地投獻給莊園主,從而讓自己從散在野地裏無人保護的農夫,變成了莊園中的莊民。

莊民為莊園主生產糧食,編制家庭手工業品,乃至打獵、捕魚等,而莊園主則負責庇護莊民的人生安全。

而此時,倭國朝廷的權威還沒有完全喪失,所以莊園主為了對抗本地郡國的國守或者國司之剝削,往往會選擇將他的莊園,投獻給京都的大貴族或者大型寺廟。

這樣,莊園主在名義上就失去了莊園的所有權,但得到了實際的好處。

莊園主將接受他們投獻的大貴族或者大寺廟勢力稱為領家,每年奉上一定的產出給領家作為年貢,自己則以下司職的身份實際管理莊園。

當然,如果有些地方郡國的國守或者國司的背景、能力,可以大過莊園主的領家的話,這種模式也維持不下去。

所以在某些地方,為了對抗國司或者國守的背景,領家這一級別的接受投獻者還會帶領自己下面的莊園,向更高一級的超級大貴族投獻。

一旦得到同意,那麽他們就會稱呼這個超級大貴族奉為本家,由此形成了本家-領家-下司職三個緊密勾連在一起,瓜分本屬於朝廷賦稅的權貴階層。

後世幕府時期,日本的政治權利格局,就是由這種制度不斷進化和加強而來。

小五郎投獻的下司職即莊園主家,乃是平氏的一個支脈,領主家則是大名鼎鼎的平貞盛,而平貞盛,又將自己的莊園領大部分投獻給了右大臣藤原師輔。

所以這次燕寇來襲,身在平安京的右大臣藤原師輔就派人持他的親筆信,到關東上總國找到了平貞盛,請他出兵。

平貞盛再向他下面的莊園主下司職下達命令,只不過幾天時間,他們就拉出了一支快兩千人的武士大軍。

當然,這個兩千武士大軍只是一個說法,其中真正屬於平家的武士只有百余人,其余都是幫助下司職管理莊園的地頭。

嗯,這個地頭放到漢地來說,也可以把他當成家丁頭子或者護院打手。

此外按照莊園大小,地頭下面還會有一些郞從和伴當等。

所以,藤原秀鄉和平貞盛帶領的,號稱四千關東武士的這支軍隊中,真正是武士的,大約只有兩三百人。

其余就是他們帶著的三四百地頭,地頭下面再帶著千余郞從、伴當,以及數百被征召來下苦力的莊民。

小五郎到處瞎逛了一會,直到逛到肚子餓的咕咕叫後,才跟著領著他們出來的地頭,回到了他們的駐地。

一到駐地,剛剛進了軍營大門,小五郎就聽見裏面傳來了咿咿呀呀的歌唱聲。

不同於以前下司職和領家主們用唐音唱和的漢家詩文,這次小五郎聽見的,是完全用片假名寫出來,用倭語唱出來的和歌。

平安時期,是被遣唐使帶回來的中原文化,在倭國開始本土化的重要時期。

二十年前,也就是大約93X年,漢風詩歌都還是主流,用假名寫的和歌,是要受到鄙視的。

但是現在,不過二十年時間,不但市井之中,就是在貴族內部,和歌漸漸開始成了主流,頗有點葬愛家族火星文翻身取代正常文字的感覺。

小五郎上過幾天學,因此還有那麽一點點文化,他從屋內和歌傳出來的悲切之聲中,聽出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因此也跟著吟唱了起來。

唱和的聲音,引起了屋內大人物們的注意,不過多時,小五郎所在莊園的下司職帶著幾個身穿細白棉布的僧人走了出來。

這個時代的日本僧人,特別是畿內地區的僧人中,很多還是有幾分家國情懷的。

這跟畿內地區佛門興盛的推動者空海法師等人的思想有關。

這些和尚在大唐時期接受了儒家的忠君愛國思想,回到倭國後將之與佛法結合,對倭國的佛門提出了‘為國忠,在家孝。’

‘為國念誦,為國祈禱,為國講般若。’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