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這不是海翎島,這是白江口

大唐的水軍,花樣其實還是挺多的,雖然是一支只能依靠著海岸線在近海飄蕩的水軍,但也還是要有一定的戰術和不同的艦艇搭配才行。

其中有樓船這種戰船高數丈,配備投石車,絞車弩、拍杆等進攻性武器以及女墻等防禦性武器,屬於戰艦中巨無霸的存在。

雖然畏懼大風大浪,可是戰鬥力爆表,在黃水作戰時,還是很猛的。

但樓船並不是海戰的主力,海戰的主力,是換算成後世排水量大約三百到七百噸左右的鬥艦。

鬥艦是復式結構,使得水兵可以在艦艇上呈階梯狀列陣,不管是應對對方的跳幫戰,還是使用弓弩攢射對面,都非常占便宜。

且鬥艦的水手是隱蔽在下層船艙,通過棹孔劃船,從而保證了水手的安全和鬥艦的機動性。

此外,還有采用全封閉船艙,艙外蒙著牛皮護甲,也同樣通過棹孔劃船,還配備隱蔽窗口,方便用弩或者長矛反擊的艨艟艦。

它主要是擔任突襲、偵查,偶爾也用來傳遞消息。

至於海上的專業指揮船,則是遊艇,船上槳床眾多,速度極快,調動靈活。

一般五十艘左右的戰艦配備一艘遊艇,置水軍都虞侯一人,負責調度指揮,觀察風向,判斷敵情。

最後還有一種名為走舸的戰艦,這種戰艦多配水手,從而保證極快的速度,至於水軍兵士,則選擇少量悍勇有力的精銳。

它是專門用來突襲、沖擊,甚至會突襲敵方旗艦,趁亂實施斬首作戰。

……

康承訓不是豪族出身,而是王氏的家奴,他的父親曾伴隨高麗太祖大王王建一起長大,關系極為親近。

康承訓也是因為這層關系,才得以掌握了這支對於王氏高麗來說,極為重要的水軍。

不過高麗的造船業其實不太行,別看他們三面臨水,又多山地廣林木,但實際上自隋代開始,中原王朝就有意控制船工匠人流落到半島。

唐代放棄熊津都督府的時候,更是直接摧毀了港口和船廠,並將船工水手全部帶走。

而多山的朝鮮半島雖然林木很多,但少參天大樹,因此船就造不大,更缺上好的硬木,所以船體也不是很堅固。

因此導致高麗的水師,船小硬度差,說是幾百艘戰艦,但每船平均只能承載四五十人,跟昔年白江口一戰時,倭國水軍的規模差不多。

都是聽著數量鋪天蓋地嚇死人,但一打起來,全是小癟三。

康承訓立於船頭,這是一艘海鶻式戰艦,甲板寬廣,可列兵數百,載重兩千料。

船舷兩側還有幫助平衡和增加浮力木板,遇到大風浪就可以放下木板到海水中增加浮力,從而大幅提高穩定性。

但這種船,航速稍慢,載人雖多,但很依賴各種小艇的保護,不然很容易被敵軍用絞車弩和投石機等砸毀。

且高麗也就這麽一兩艘大型海鶻船而已,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就像是後世共和國假如只有一艘遼寧艦,就很難形成威懾一樣。

但此時,康承訓還是自信的,他聽了王昭的命令,也認為北寇並無多少戰船。

且就算有,也能抵得過他麾下的二百艘戰艦和八千精銳水軍?

更因為王昭給他布置了主要支援陸戰的任務,康承訓為了與陸上的大軍保持聯系,因此只能完全靠著海岸線往北航行,基本無法展開偵查。

這邊,趙匡胤和陳誨接到慕容信長的命令,立刻將折德願所部萬余步騎裝載上船,大軍也沿著海岸線南下。

……

平壤西南,海翎島,這裏是整個半島上的海防重點。

王氏高麗在這裏設有水軍海翎鎮,駐守水軍六百人,戰船三十艘,算是此時高麗的海防重鎮。

康承訓率領戰船一路北上走的很快,此時微微信風從東南而來,利於艦隊從南往北。

康承訓見海翎島就在眼前,立刻命人打起旗號,讓前方另一艘大型鬥艦升起吊籠,將瞭望手送上桅杆觀察。

瞭望手遠遠看見海翎島上海翎鎮的白底紅鳥旗高高飄揚,遠處還有十余艘小船同樣打著白旗向艦隊駛來,便立刻發出了安全的型號。

康承訓這麽謹慎的命人觀察,也不是他收到了什麽消息,而是例行確認一下安全而已。

因此見到遠處鬥艦打出了象征安全的白旗,立刻就命各大小船只降下船帆,準備進入海翎鎮的軍港修整。

此時,信風開始鼓蕩,若是不降低一點帆,是很難進入軍港的。

特別是大船,一定要提前降帆,不然突然來一股大風,搞不好就能把船給你吹到沙灘上去。

趙匡胤親自站在主力旗艦蕩海號上,數十條艨艟艦在旗艦與其余大船之間,來回傳遞消息。

至於海翎鎮,早就被大周艦隊給突襲了,為了百分之百安全,上岸控制海翎鎮的,直接就是折德願親自帶領部曲去進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