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敗了 敗了

紹明四年,公元949年,九月底,張鉊親自駕臨紫金山下,將營帳就立在距離紫金山僅僅兩裏處。

周軍精銳憾山都內廂都以及趕來的前廂都,親軍左右金吾衛,右豹韜衛,禁軍精銳瀚海、鷹揚、順化等鎮,加上六個衛所軍以及各巡檢長征健勇,共計五萬三千大軍,開始對紫金山上的南唐清淮軍砦堡,發起了猛烈攻勢。

劉仁瞻雖然提前引淮河水將紫金山下弄成了一片泥潭,但張鉊也有辦法對付。

此時正直秋收完農閑,張鉊命樞密院、兵部協調直隸、湖北、江淮三省平章衙門,征集陳、宿、亳、申、蔡、潁、濠、泗等八州民夫二十余萬。

命他們挑來稻、麥、黍等農作物秸稈,用這些農作物的杆混合木板、泥土等,直接鋪在劉仁瞻人為造成的淤泥地上。

清淮軍幾次出擊,想要擾亂進度,皆被擊退。

十月初,二十余萬民夫,數百萬次的輪番鋪地,只用了十余天,就鋪出來了一條寬達數裏的道路。

此後就簡單了,因為紫金山確如高懷德等所說,此山遠比不上河東一帶的呂梁山那麽險峻,清淮軍雖然在山上設立了不少的砦堡,但地利優勢沒有那麽明顯。

而且清淮軍有個極大的缺陷,那就是他們的兵力,不太夠。

這劉仁瞻的父親劉金,原本是楊行密的三十六英雄之一,是楊吳-南唐這一國建立者之一。

劉金、劉仁瞻父子準確的說,他們是南唐的股東而不單純是臣子。

可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雖然劉氏父子對江寧朝廷非常忠心,但南唐朝廷,並不會不限制壽州清淮軍的實力,朝廷禁軍,更不可能補充到壽州。

於是自劉仁瞻回壽州開始,他實際上就是在孤軍奮戰,哪怕廬州保信軍離他並不遠,但時至今日也沒有一兵一卒的增援。

只憑壽州這七個縣,加上願意與劉仁瞻共進退的光州等州縣,一共也就養了三萬兵馬。

且這三萬兵馬中,前番進攻泗州損傷數千,皇甫暉剛被擊敗又少了數千,只余兩萬多人,整個紫金山上,現在只有一萬余人。

而整個周軍有五萬三千人,能稱之為精銳的,肯定超過三萬,裝備方面,就更加處於碾壓的態勢。

面對如此的懸殊,難怪高懷德等不把紫金山上的砦堡放在眼裏。

十月初九,張鉊依次遣張鉊就(頓珠)、章成、高懷德、楊繼業、慕容信純、王全斌、王審琦等將,各領精銳,從各處進攻紫金山。

周軍發揮精銳更擅長打夜戰的優勢,往往將戰鬥發起的時間選在申正,也就是下午四點開始,一直會持續到酉時末,也就是晚上七點以後。

這讓山上的清淮軍,極為不適應,他們的精銳程度,甚至是吃食,都無法與周軍相當,雖然不至於有夜盲症,但到了晚上,視線顯然遠沒有牛羊肉敞開吃的周軍那麽好。

且周軍多甲胄,傍晚更加涼爽,更適宜披甲作戰,加上視線受困之後,周軍又可以采用貼近打混戰的方式,讓清淮軍無法依靠結陣抵消周軍個人勇武和裝備上的優勢。

十月十四,經過五天高強度的鏖戰,周軍以精擅山地戰的河東步甲和橫山黨項步跋子為先導,頓珠、高懷德、楊繼業這樣的超級猛男為中堅,采用五百人的小規模作戰方式,不斷沖擊清淮軍在紫金山的砦堡。

清淮軍終於扛不住了,往往一個五六百人守禦,帶有地利優勢,存有大量石塊可以居高臨下扔的砦堡,被五百人左右的周軍,一個沖擊就能突入到砦堡中去。

光是十月十四這一天,周軍就連破六個砦堡。

劉仁瞻在壽州城頭,看得遠處紫金山上周軍的銀白旗幟隨風招展,聽著若有若無的歡呼聲,就知道事情已經不可挽回了。

他又犯了一個巨大的戰略失誤,他以為周軍來攻壽州是為了打通淮河,為了繼續南下攻擊廬州,所以建造了紫金山大營,希望以修在山地的砦堡,拖延周軍的進攻。

但實際上,張鉊只是單純的就是想要攻下壽州城,殺了他劉仁瞻這只雞,用來嚇唬李璟和錢弘俶而已。

所以,劉仁瞻要是政治嗅覺靈敏一點的話,他就應該全員縮進壽州城中。

這樣壽州城起碼有兩萬五千人,城高強厚,還有淮河作為護城河,糧食夠吃一年,根本不是短時間能攻陷的。

歷史上後周打全軍縮進去的劉仁瞻,郭榮出動大軍十余萬,發動民夫四十多萬,前前後後打了一年多。

一直到在紫金山圍點打援,將南唐所有能援助壽州的有生力量全部打完之後,壽州糧絕,方才能破城。

雖然張鉊現在破城手段比歷史上後周高得多,但清淮軍守個兩三個月還是沒問題的,他們能堅守這麽久,無疑能給李璟更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