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清源軍與占城稻(第2/3頁)

等他兩次種植的畝產數據統計清楚後,就立刻將種植之法和稻種,一並上交朝廷。

張鉊大喜過望,本來他的預計,留從效能給他把占城稻的稻種弄來就不錯了,張鉊是準備自己來試種的,但沒想到留從效如此細心,已經開始試種了。

這樣一來的話,占城稻的推廣,又可以大大朝前推一步了。

如今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大唐鼎盛時期的八千萬人口到現在不過剩下二千一二百萬,而要夏君夷民拓展生存空間,二千多萬人根本不夠,這點人,連本土都填不滿。

所以在未來的二三十年,一定是本土人口急速爆炸式增長的時代。

這個時候的人本來就視多子多孫為福,加上張鉊肯定會大力助增,因此急需一種高產的糧食來負擔人口增長的需求。

現階段能選擇的,就只有耐旱的占城稻和可以在沼澤地區生長的黃穰稻,其中尤以占城稻最為重要。

想到這些,張鉊滿意的拍了拍留紹基的肩膀,“回去告訴你父親,讓他不要有負擔,好好幹。

漳泉二州屬於國家之地,未來肯定是要收回的,但爾父忠義知恩,勤儉愛民,未來定是朝廷棟梁,就是宰相之位也未必不可能。

若是故土難離,也可以讓子孫在泉州做官嘛!”

留紹基噗通一聲就跪了下去,張鉊這番話可以稱得上推心置腹了,而且還破天荒的允許留家子弟未來可以繼續在泉州做官。

這雖然割據之主的位子沒了,留家未來仍然可以成為泉州說一不二的豪門。

“臣回去之後,一定將聖人的話一字不漏轉達給臣父,留氏全族,清源軍兩州一十四縣百姓,日夜都期盼能聆聽聖音。”

張鉊又親手把留紹基扶了起來,“朕對有功之臣,從不吝嗇高官厚祿。

民以食為天,占城稻關系天下民生,一定要當成全清源軍最重要的事情來辦,事成,朕與天下百姓,都要承你們留氏的恩情。”

聽到張鉊這麽說,剛被張鉊扶起來的留紹基又噗通一聲跪下了。

這份恩情,他們留氏可承受不住,因為這玩意,是皇帝先提起的,他們不過是執行者。

你這就敢把皇帝功勞據為己有,那不是找死嘛!

於是留紹基在地上飛快的回答道:“萬裏之外有占城稻搞,實乃聖人慧眼識珠發現。

清源軍地處東海,易受早旱襲擾,若得占城稻抗早旱,當可活人無數。

是以此非是我留氏的功勞,而是聖人給清源軍百姓和天下生民的大恩澤。”

這話說的,正合我張聖人心意,情不自禁的大笑三聲,對留紹基也很滿意起來了。

而在帷幕後面,李婉兒直接就嚇麻了。

雖然這留紹基看起來也是一表人才,父親是兩州之主,一方節帥。

可是清源軍距離河西實在太遠了啊!風俗、民情都不一樣,她不想嫁這麽遠。

於是趁著張鉊沒發現,李婉兒趕緊溜之大吉。

不過,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李婉兒想了想,這會也只有疼愛她的祖父能救命了,轉頭就換個了方向跑過去找李聖天求救。

李聖天正遊獵歸來,張鉊把嫡母慈佑太後住過的永壽宮,讓給了李聖天居住,兩口子到了承天涼州府後,就不跟張鉊混了。

而是自己點起一票涼州勛臣少年,每日不是飲酒作樂,就是去城南天梯山甚至更遠的祁連山區行獵,或者去北邊的白亭海泛舟捕魚。

玩的那叫一個爽!

張鉊也沒多過問,甚至還給李聖天送去了大量的銀錢、護衛、侍女以及廚子等,就是為了讓李聖天能玩的更開心點。

舅父大人本來去年年底就應該到沙州,然後今年開春就回於闐去的。

但是張鉊磨蹭,他也磨蹭,一直拖到跟張鉊一起到了涼州,而且這些天也沒說要啟程的事。

這尉遲家,看來是把喜歡中原刻進了心裏了。

但凡姓尉遲的,到了中原就不想回去,大小尉遲是一樣,尉遲勝是這樣,現在李聖天也是如此。

而且前幾天李聖天還私下跟張鉊透露過,他已經不想被人稱為於闐人,建議張鉊以後讓臣民稱於闐尉遲氏為鮮卑尉遲氏。

張鉊聽完哭笑不得,李聖天祖上這支塞種於闐人中,確實有一支人跟隨北魏孝文帝進入了中原。

大名鼎鼎和尉遲恭和大小尉遲等,都屬於這個被稱為鮮卑尉遲部塞種人部落。

不過張鉊想了想還是拒絕了,現在好不容易經過孝文帝和北齊高家、北周宇文家的努力,甚至是大唐諸帝的努力,鮮卑人終於和漢人無二。

沒必要現在又把鮮卑的宇文、尉遲、慕容、段等部落給分出來,那不是自找麻煩嘛。

李聖天可能當時也反應過來,這樣有些問題,但心裏又不願家族繼續被稱為於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