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聖人的天下至寶(第2/4頁)

今日耕種紡織數倍於上古,今日能知千年前興替,都是因為有書冊傳世。

南平國可再得,但高家珍藏的典籍一旦失去,就再不可得了。”

“陛下真乃聖天子也!”三人大為服膺,盧琰高聲贊道:“聖人有此文心,天下平定指日可待了。”

趙存義見張鉊對這些藏書如此關注,“臣在復州探查得知,高家的藏書都是其幕府之臣,檢校秘書監、禦史中丞孫光憲搜尋整理的。

其人頗得荊王高從誨信重,高保融更視之為師,朝廷或可從此人身上入手想辦法。”

李昉眼睛一亮,對張鉊說道:“臣也聽聞過孫光憲的名聲,其人嗜詩書,知大義,手中又握有荊南部分權力,確實是個不錯的突破點。”

張鉊忍不住出言贊嘆道:“能讀書者,必知天下一統乃是大勢所趨,其收集絕本、孤本如此之多,功勞絕大,翌日絕不虧待。”

張鉊不知道,孫光憲對於傳承絕續上的功勞,比他想的要大得多。

此人是陵州貴平人,(今四川省仁壽縣向家鄉貴坪村),家中歷代都是農戶出身,到了孫光憲這一代,他天資聰穎,更是有勤學苦讀的毅力,在這五代的亂世之中,以貧寒之家最終學有所成。

史載孫光憲性嗜經籍,聚書凡數千卷,或手自鈔寫,孜孜校讎,老而不廢。

每患兵戈之際,書籍不備,遇發使諸道,未嘗不厚加金帛購求焉,於是三年間致書及三萬卷。

他著作的《北夢瑣言》,是唐武宗到五代末期,極為重要的史料補充。

而南平高季興和高從誨雖然本人是武夫出身,沒什麽文化屬性,但卻很支持孫光憲收集著作珍本的行動。

不但讓孫光憲在署衙建藏書樓,高從誨到處打劫別人貢品後,遇到書籍都會先給孫光憲送去。

高保融獻的《傷寒雜病論》,就是二十年前,前蜀滅亡後,後唐起出前蜀珍寶順江而下,最後被高季興攔截而獲得,再由孫光憲發現並整理保存的。

話說到這,盧琰盤算了片刻,對張鉊說道:“臣本是河東舊臣,新附陛下,荊南必然還未得知。

臣家中也還有班叔皮的史記後傳三十卷殘篇,如果以此為媒,孫光憲必然不能抵擋誘惑,臣就可以接近他,試探孫光憲的態度。”

班叔皮就是班固、班超、班昭的父親班彪,班固的《漢書》就是在班彪的《史記後傳》基礎上修改完善而成。

相應的,《漢書》問世之後,《史記後傳》基本就很少見了,因此哪怕就是殘篇三十,也還是很珍貴的。

盧琰的話一出口,爾朱景、趙存義、李昉、呂胤就都看向了張鉊。

很明顯,盧琰是河東舊臣,跟著張鉊還不倒十天,忠義還沒有得到驗證,他可以如同他說的這樣去南平打探,但是也可以到南平把張鉊給賣了。

張鉊倒是一點也不擔心,開什麽玩笑,歷史上能用性命和前途為郭榮保留血脈的人,怎麽可能會做這種事情。

而且這越是書讀得多的人,就越會被儒家的大一統思想感染。

方今天下,張周為中國正統,其余為割據的態勢已經很明顯了,盧琰哪怕剛被張鉊收攬,也絕不可能背叛張鉊。

“文炳此去風險太大,若是有所閃失,豈不是白白損失英才。

此等事讓江陵城的錦衣親衛坐探去就可以了,若事有不諧,他們武藝高強又熟知江陵內情,自保應該是沒問題的。”

盧琰聞言極為感動,張鉊沒有考慮過他的忠誠問題,反而是在考慮他的人生安全,他眼眶一熱對著張鉊說道。

“臣以新進,得聖人如此關愛,敢不竭心盡力。

錦衣親衛固然手段高妙,但孫光憲乃是文壇雅士又為荊南大臣,等閑之語言是不可能打動得了他的。

請陛下放心,如今我大周正當鼎盛,荊王就算動怒,也不敢殺了微臣,最多不過就是一場牢獄之災。”

張鉊一副舉棋不定很為難的表情,隔著幾米遠,盧琰都能感覺到張鉊內心的掙紮,於是再次上前一步,一個頓首禮叩到地上。

“天下一統,乃是臣的夙願,請陛下成全!”

若是漢文帝、唐太宗這樣的高手在這,一定要我張聖人點上二十四個贊,明明是一個極為危險的任務,最後硬是弄成了臣下死活要去。

於是我張聖人嘆息一聲,“文炳既然要去,那朕就下一道密旨給你隨身攜帶,萬一出事,你就將此密令拿給高從誨看,晾他也不敢害你性命。”

盧琰極為感動再次拜謝叩拜,“臣叩謝陛下聖恩。”

“哦!對了,那三十史記後傳殘篇,文炳也盡快尋幾個中書鸞台書辦將之抄寫下來吧!吾求書冊,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