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眾志成城 共襄盛舉

李孝逢再次回到了昭陵村九嵕山下的這片土坡。

三座打理的幹幹凈凈的墳塋,立在他的眼前,墳頭上還有用石牌。

中間的上書‘亡伯父李公諱羔之墓。’

左邊的刻著‘亡兄李三郎之墓。’

右邊的刻著‘家姊李大娘子秀之墓。’

李韓氏就站在李孝逢面前,看著巍峨的九嵕山悠悠第說道。

“當日婆母不辭而別,家翁四處尋找不得,後來關中又起戰亂,家翁被抓丁壯不知所蹤。

大郎於是就成了孤兒,一直在鄉裏給人放牛、割麥,吃百家飯長大。

奴記得那時與他相識,他拉著奴得意的炫耀,說他認得字,都是阿母教的。

說他阿母如何弄的一手好飯食,如何溫柔嫻淑,說阿母答應會回來接他去蜀地過富貴日子。簡直讓人落淚!”

李昊家也是名門,曾祖父是武宗朝的李紳,就是那位寫出鋤禾日當午的李紳,祖父李乾祐做過建州刺史。父親李羔也做過容管經略判官,乃是官宦之家。

那麽他母親當然也是大家閨秀,因此能讀書識字,看起來改嫁之後,雖然嫁給了農夫,但是對孩子的教育還是跟上了的。

說著,李韓氏眼淚都出來了,“一個孩子,七歲就被母親拋棄,卻沒有怨恨。作為義從去南國拼命的時候,還不忘叮囑我,一定要打理好伯父與姊姊、兄長的墳塋。”

李孝逢聽的涕淚四流,他轉過身,恭恭敬敬的跪下給李韓氏磕了三個響頭。

“叔父、叔母二十年來存我祖父墳塋,不使子孫無處祭拜,恩比天高,義比海深。

大母在蜀,也是日夜思念關中,終因某大人之故,壓抑至今。我家虧欠叔父太多了。”

人做了錯事,第一時間其實都是想要掩蓋起來不讓別人知道,真正能直視錯誤以及勇敢承擔其後損失的,都是少數。

只不過,隱瞞的時間越長,一旦暴雷後的後果就更嚴重,所以往往會更想方設法遮掩,李孝逢祖母就是這樣。

蓋子蓋上了,就不敢再揭開,因為那會嚴重沖擊李家的聲譽。

所以這麽多年來,根本就沒再回關中,尋找過她這個被拋棄的兒子。

而要真論起來,李家大郎跟李孝逢的祖父李羔沒什麽關系,母親還拋下他跑了,不滿腹怨恨就算不錯。

但他還將李孝逢祖父、叔叔和姑姑的墳塋打理的如此之好,確實罕見。

李孝逢祖母從關中拋夫棄子是梁貞明四年(918),今年是紹明元年(946)這哪是二十多年,這是快三十年了啊!

三十年如一日,絕不是一句不容易就能形容的。

“叔母若是不嫌棄,等侄兒從東京回來,就隨某去蜀中吧。

侄兒看阿弟小小年紀就有大將之風,若是到了蜀中,好好培養下,定然就是國之棟梁。”

李韓氏心中動了動,但是卻搖了搖頭,“你叔父在軍中效力,已然有了承信郎的官階,我們在大周過的很好,不需要去蜀地。”

李孝逢心裏更是砰砰的跳,他看著眼前李韓氏。

這叔母雖然是個農家女,但很明顯是識字的,結合她之前說過叔父向他炫耀過識字,很可能是叔父教的。

能識字,懂道理,大方潑辣,還可以不被富貴迷住眼睛,就是做個富貴家的掌家大婦都是沒問題的。

他那弟弟,小小年紀就顯露出了將帥之才,培養下更了不得。

至於叔父,雖然沒見過面,但李孝逢很清楚,周國的武階官,那絕對是有絕活的精銳勇士。

父親在蜀,已經官至丞相,聖眷穩固,所缺的就是軍中的一點跟腳,要是能將叔父一家帶到蜀國去,一可以報恩,二可以壯大李家在蜀國的權勢。

想到這些,李孝逢把牙一咬,“往日是我家對不起叔父,還請叔母能告知叔父所在,此事總要問問叔父。

若是一能報答叔父叔母的恩義,二能讓大母解開心結,豈不是兩全其美。”

那邊李孝逢起了別的謀劃,隔得不遠的章小豹也遇到了熟人。

這是一個穿著百姓麻布短衣,手裏拿著農具,沒穿鞋子,就這麽走在小路上,滿腳都是泥漿的漢子。

章小豹猛然間瞪大了眼睛,因為這個跟昭陵村農夫沒什麽區別的漢子,是他的大嫂的親弟弟,王進王二郎。

王二郎看到腿腳有些不便的章小豹,也愣住了,他翕動了一下嘴唇還未說話,章小豹已經反應過來了。

“錦衣親衛潛隱匿蹤之能,以至於斯乎?”

這王二郎,那自小都是人精,雖然練武上偷了懶上不得戰場,卻有個能跟三教九流都套上近乎的本事。

後來被錦衣親衛挑走,行蹤就開始神秘了起來,據說已經官至百戶,不想再見到,卻是這樣一幅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