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忠臣的作用不一定都是正面的(第4/4頁)

其中感同身受的,還是皇甫遇的侄子皇甫沖和王清之子王守均。

二人此時都在軍前效力,一起撲了出來,對著張烈成喊道。

“聽聞聖君明主不殺忠義之臣,請指揮使稟告聖人,且饒了他們吧!”

這個角色,本來是要由慕容信長來扮演的,結果沒想到,真有人提前出來了。

皇甫沖和王守均這麽一說,白從信、李存惠等數十位文武都出來請命,張烈成只能點了點頭,飛馬去請示張昭。

不多時,張昭就來到了刑場,眾人齊齊跪下,白從信領頭出來說道。

“此二人不過是不開眼的書生而已,殺之有損聖人聲譽,不如赦免他們,以彰顯聖人之德。”

張昭沒有回答,而是看著孫晟和韓熙載:“汝二人,寧死也不願告之江寧實情嗎?”

韓熙載敏銳感覺到了張昭態度的變化,生怕孫晟再說硬話惹惱張昭,搶先出來回答。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豈可因榮華富貴就出賣主上?”

孫晟其實也不傻,他看著張昭喊道:“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先賢所推崇,亦是某之願!”

張昭喟然嘆了口氣,“果是忠臣也!想來皇甫太師、洺國公、應國公、太原郡公等不屈契丹而死,就是此般模樣。

適才聽聞章西豹回報,洺國公與兩千將士的屍骨已經取回,皇甫太師之夫人也已經找到。

王守均你來看,此是否汝父所用之扳指?”

張昭拿出一個剛被錦衣衛送來的扳指,王守均聞言上前,接過扳指就淚流不止。

“回聖人,正是臣父親遺物。”

接著,一眾宮人簇擁著一個老婦前來,老婦做女尼打扮。

原來皇甫遇的正妻霍氏在聽聞皇甫遇自殺殉國後,就心灰意冷出家為尼,還是在她家鄉蔡州的一間小廟,難怪找不到。

皇甫沖跪伏在地上,淒聲對張昭說道:“回聖人,正是臣之伯母!”

張昭把王、皇甫二人扶了起來,驕傲的看著孫晟和韓熙載。

“南國有忠臣,朕之北國也有義士,日後天下一統,忠臣義士當不再分南北,也不再效忠於割據之主。

汝二人自詡忠義,只可惜李璟沒有結束亂世,還天下百姓安定的大志。

此大志,不但李璟沒有,劉知遠也沒有,高從誨、馬希範、孟昶更不會有,天下間唯有朕有。

心懷天下之主,不殺忠臣義士,所以今日某不殺你們了。”

張昭話音一落,雞籠山下就頓時歡聲雷動,左右皆山呼萬歲,就連死裏逃生的孫晟和韓熙載等,也拜伏了下去。

隨即,張昭就在雞籠山下,追封皇甫遇為宋王,封皇甫遇妻霍氏為宋國夫人,賜紫衣,命人在正定為皇甫遇立廟紀念,賜霍氏法號貞範。

並一同追封王清為武安郡王,梁漢璋為雁門郡王,郭璘為並國公。

另賜孫晟錦緞五十匹,韓熙載錦緞四十匹,使團眾人皆賜二十匹作為撫慰。

二人經歷了大生大死、大悲大喜後,倒是十分上道的前來拜謝。

張昭還特意囑托,“汝二人既然要做忠臣,日後當告誡汝主,不要在生宋、徐二州這樣的事端。”

孫、韓二人連連表示,一定多多勸誡李璟。

這一趟表演完,張昭的‘大秘’李昉站出來恭賀道:“聖人寬宏大量,世所罕見,古之明君也不過如此,臣有感而發,願以詩賀之。”

說著李昉把他早就準備好的詩句,當中吟誦了出來。而有了李昉的帶頭,各路文臣紛紛上來獻詩。

當然,這一切都是為了引出張聖人所作的‘名詩’。

張昭立刻詩興大發,留下了陸遊的名篇。

‘志士慕古人,忠臣挺奇節。

就死有處所,天日為無色。

太義孰不知,臨難欠健決。

我思杲卿發,可配嵇紹血。’

作詩完畢,在萬眾的拍馬屁聲中,張昭深沉的說道:“顏杲卿與嵇紹,都是大忠臣,但他們所效的乃是大忠,是忠於中原真命天子的真正忠義。

朕願以此詩與天下人共勉,願天下忠臣義士都來與某共襄盛舉,再興大朝。”

這才是張昭的抄詩的意義,南唐文化之地,沒有什麽東西能比詩文傳播的更快更廣。

張昭就是要讓天下人知道,與其效忠各地割據之主,不如來效忠他這中原真命天子。

此時,南唐使臣,皇太弟李景遂也從采石磯渡江而來。

張昭立刻就把這個工具人拉到了雞籠山,指著孫晟和韓熙載對他說。

“你兄弟數人,能守住家業,皆此二人之功也!”

而李景遂到了之後,就標志著周唐之間的戰爭,基本就結束了,和談馬上就可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