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立馬吳山第一峰

郭廷謂很快就知道,他棄守外城,只守內城的策略,也是不成功的。

因為周軍占領外城後,不僅沒有奸淫擄掠,還施粥放飯。六十歲以上老人,六歲以下孩童,還賜布賜糖。

更可氣的是,這些糧食、布和糖,全是從滁州的官倉中,弄出來的。

想到這,郭廷謂就恨得牙癢癢的,他可不會傻到把物資留給周軍,為此專門安排了人燒毀這些物資。

但那是堆積如山的布帛、鹽糖茶和米糧,以中國人節約的個性,就算是放火燒,哪怕只是下令,也是需要極大勇氣的。

結果稍微一猶豫,周軍遊騎就到了,這種大倉庫,必然不可能全擺在城內,基本都是在水陸交通便利的城外。

周主給了幾個看守倉庫小吏和兵將們一人分了幾十匹布,就把他們給收買了,別說放火,他們不但不放火,還幫著周軍清點來著。

有了這些仁義之舉,滁州百姓立刻就不反對周軍,甚至還有親人在內城的,直接跑到城下招呼親人們不要抵抗,甚至出城投降。

郭廷謂的毒計,那是一點效果都沒起到,反而讓滁州人開始不信任他,原本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一點官聲,頓時就敗了個精光。

而等到安定了滁州百姓的人心,張昭就立刻開始攻城,滁州內城雖然堅固,但是太小,東西不過兩三裏。

大軍先是升起巢車,用強弓硬弩壓制城頭。

周軍人多,弓弩手也多,很快就射的南唐軍擡不起頭。

等射的他們不敢脫離垛口和彭排的掩護之後,第二招蟻附攻城就開始了。

張昭放棄東北南三面,急攻西面,打的守軍叫苦不叠。

而郭廷謂被逼成這樣了,也不敢撤掉其他三面的防禦。

因為他知道,一旦抽調東北南三面的防禦,周國準備好的勇士,就肯定要乘虛而上了。

不過郭廷謂知道的並不完全,因為張昭並未用盡全力,真要用盡全力,那就是四面一起上,連續攻打幾晝夜讓守軍不得休息,搞不好就破城了。

張昭現在沒盡全力進攻,就是在釣魚,看看能不能把壽州的清淮軍或者廬州的保信軍給釣過來,圍點打援,永遠是張聖人的最愛。

果然第四天,打著清淮軍節度使劉大旗的壽州清淮軍到了,約莫有一萬人上下。

看樣子還是早就出發了的,因為壽州離滁州可不近,足足有三百五十裏上下。

只是壽州清淮軍到了,但比他們近了快一百裏的廬州保信軍卻沒到。

而且清淮軍到了也跟沒到差不多,他們走到滁州北五十多裏的將軍嶺,就不走了,直接在山下紮營。

蚊子再小也是肉嘛,山不就我,我就去見山。

張昭當即命令慕容信長和高懷德,率一萬騎過去攻打。

將軍嶺的南唐軍完全沒想到周國鐵騎會直接奔他們而來,還來的這麽快,毫無準備下一萬人馬就被擊潰了。

不過將軍嶺一帶地形復雜,南唐軍大部分逃往了山中。

慕容信長得到大量的衣甲旗鼓,這才知道來的不是壽州的清淮軍,而是濠州的的定遠軍。

而且據一個被俘的濠州定遠軍都虞侯說,是壽州清淮軍節度使劉仁瞻,讓他們打著清淮軍旗號的。

張昭立刻召集眾兵將商議,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壽州清淮軍節度使劉仁瞻唯一的機會,就是親自率軍先南下到廬州,然後集合清淮軍和保信軍兩家的兵力,率領戰船從巢湖而出,順著濡須水(裕溪河)進入長江,然後攔截周軍渡江。

不過,深知南唐朝廷運作規律的李金全和楚州刺史張彥卿不同意這個觀點。

李金全這老小子本來就是北人,也沒跟張昭作對,因而被俘虜後,很快就投靠。

況且昔年他南奔,也是迫不得已,本來就不是要投靠南唐。

這是個什麽人呢?這是個年輕時作戰驍勇,為人雞賊,但是沒什麽大智慧,治理地方也一塌糊塗的糊塗蛋。

張昭若是把頓珠提拔起來,然後讓他鎮守一方為節帥的話,差不多就是李金全這個樣子,只不過頓珠比李金全戰鬥力要高上那麽一點。

不過雖然被張昭鄙視為沒有大智慧,但是他對南唐朝廷還是很了解的,老小子嘿嘿笑著對張昭說道。

“聖人是把南吳國想成大周了,這劉仁瞻雖然素有名聲,但也不可能隨便就能整合廬州保信軍啊!

他又不是南吳主,保信軍上下為什麽要聽他的出巢湖與我們大戰?

再說了,南吳要是有這份行動力,聖人大軍怎麽可能輕易打破東都,還能到滁州來。”

咦!好像是這個道理,張昭猛然點了點頭,這南唐的動員力和行動力,能達到他所想的這個水平,他張昭還能輕易的把南唐當豬羔子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