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不見棺材不掉淚

揚州東都留守署衙,張昭一邊看蠟丸中的信息,一邊嘴角露出了冷笑。

李璟君臣雖然知道楚州要不回去,但是還想把天長給要回去。

至於揚州和泰州,那就更不用說了,自然是要拿回去的。

對比起歷史上可以看出,南唐君臣此時的信心,還是比歷史上後周攻打南唐要高的多。

歷史上李璟別說楚州,就是壽州、濠州、泗州、光州等那都是全部願意割讓的,基本等於放棄了整個淮南。

而且當時的後周軍隊,也還沒有打下揚州。

前後差距如此之大,原因無外乎是張昭現在的形勢,比不上全有中原的後周。

那時候,後周只有北漢這個癬疥之疾,而張昭現在,沒有河北之地不說,還面臨劉知遠的威脅。

而且後周時期的北漢,可跟現在的劉知遠不是一回事。

代北、河東武人最後的精華,歷史上就是被劉知遠帶入中原,然後在漢、周之交,幾乎損失殆盡的。

等到北漢建立,代北、河東武人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

歷史上北漢政權的支柱,其實是吐谷渾兵和麟州楊繼業等人,但此時,劉知遠手裏還有最後的精華在。

南唐上下,如此篤定的認為能要回揚、泰二州,無非就是認為張昭必須要盡快回中原,準備與劉知遠的大戰。

至於第二個信息,那就更為重要了,張昭在這份名單中,看到了好幾個熟悉的名字,林仁肇、何敬洙、朱令赟、陳誨。

其中何敬洙在後周攻南唐時期,用幾千兵馬就守住了鄂州,避免了南唐的整體崩盤。

朱令赟被稱為南唐最後的希望,不過因為倒黴,風向倒轉把自己燒死了。

雖然統帥力稍顯不足,但帶領萬把軍隊,依靠他出色的個人武力和魅力,還是沒問題的。

陳誨是五代著名水軍統帥,歷史上如果不是因為是閩人,不受南唐朝廷重用的話,一定會讓後周水軍極為難堪,他更與林仁肇齊名,是南唐後期的著名將星。

林仁肇就更不用說了,忠肝義膽,有勇有謀,乃是南唐後期的擎天白玉柱。

難怪李璟現在有些自覺有了本錢,感情是自己這一把逼迫,把南唐後期的名將們,都給逼出來了,看來這兩萬多人,並不好解決。

不過,這也在事實上證明了,張昭確實沒有現在就滅掉南唐的能力。

真要有這個實力,大軍在猛撲揚州的時候,上遊可以安排一支水軍,從夔州(重慶奉節)或者江陵大舉南下,左右夾擊,南唐早滅了。

不過,雖然目前並沒有吃掉南唐的實力,但既然得到了線報,那就不會讓李璟太好過。

張昭立刻將趙延進、侯仁寶、杜論赤心三人召了過來,吩咐他們南唐來了水軍悍將,謹防會來偷襲剛在瓜步一帶建立的軍港以及打造的戰船。

同時再派馬殺才、高懷德領兵一萬,往西去支援李存惠。

你認為老子水軍未成就過不了江是吧?

燕子磯水面寬闊,南唐水軍盡皆在此,確實很難強渡,但長江上的渡口,可不止有這一個地方。

第二日,張昭在此召見了南唐的使臣,並當眾表示,他率大軍南下,不是無故南侵,而是李璟無禮在先。

南唐眾使臣立刻心知肚明,這份表態,那就是可以談的意思,於是紛紛告辭,想要盡快回江寧向李璟報告這個好消息。

而李璟收到馮延魯的回報之後,又知道南唐群臣都收到了周主張昭的賞賜,還特意賜宴,不知道怎麽的,心裏竟然起了幾分輕視之心。

李璟把張昭厚待南唐使臣的操作,當成了張昭的也想著快速結束戰爭,然後北歸的信號。

李璟趕緊與心腹朝臣們討論此事,常夢溪、蕭儼等素有剛直、清廉等名聲的大臣,都贊同李璟的猜測。

紛紛認為是河東劉知遠定然已經有異動,蕭儼甚至覺得,不用太過割地賠款,張昭就會主動退去。

馮延巳嘴角一撇,常夢溪、蕭儼等人不過是書生意氣,根本不通兵事。

以江北周軍觀之,其驍勇無敵,劉知遠不過數萬兵馬,就算南下,旦夕之間就能打破東京?

倒是周軍,真要發起狠來強行渡江,完全可以旦夕就打到江寧。

不過李璟現在興致正高,作為一個寵臣,當然不會這會上去說些敗興的話,因此馮延巳果斷選擇了閉嘴。

而看到身後的同黨說的慷慨熱血,宰相左仆射孫晟則不這麽認為。

此君也是南奔的中原人,他早年跟隨李存勖的寵臣朱守殷,朱守殷在宣武節度使任上叛亂失敗被殺之後,孫晟才選擇南奔。

因此他在一群大多由書生組成的同黨中,算得上是知兵的。

聽到周圍的人越說越離譜,本來不想出來的孫晟,也只能皺著眉頭出列上奏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