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霸氣側漏張聖人(第5/6頁)

方又驅逐胡虜,得天下萬民擁戴,大朝宗室、後朝宗室,皆稱吾德,更使大朝二十四帝祭祀不斷,得以血食,是以繼承法統,再興中國。

夫石晉,賣國求榮何德之有?豈有神器?再敢妄言,白刃不饒!

念爾年老,且回江寧告訴李璟,某為結束亂世,再興中國而來。

他若真是大朝苗裔,就該交出淮南、江南三十五州,吾當以弟視之,朝廷爵位、官祿由他挑選,惶惶青史,也必有他一席之地。

若是想要負隅頑抗,我十萬鐵騎,旦夕之間必破江寧,到時候悔之晚矣!”

周宗這是真被嚇著了,不單是我張聖人霸氣側漏,這番話更讓周宗知道,張昭可是與此前中原諸帝不一樣。

別人是沖著皇位去,而他張昭,是要一統寰宇的。

張昭說完,就要讓人把周宗給架出去。

馮延魯心裏百回千轉,眼前的紹明皇帝完美契合了他心中的聖君形象。

既有周公吐哺的禮賢下士,又有秦皇漢武的霸氣側漏,還能有大朝太宗文皇帝那樣將無敵之師而掃平天下的決心和能力。

在這一刻,馮延魯心裏奉唐國為正朔的想法,裂開了一條巨大的裂縫。

因為吸引一個儒家文人的,除了禮賢下士,還有大一統,還有致君堯舜上。

這三樣,馮延魯都在張昭身上看到了,這一刻,他的立場,忽然站到了張昭這邊,於是眼界立刻就開闊起來了。

他猛然間搶在他和周宗被架出去之間,以頭搶地大喊。

“外臣泣血叩請陛下三思,陛下既有大志,然天下未定,劉知遠居於河東,契丹竊據幽雲,方為陛下大患。

而我吳國無有鐵騎,只願安於南國,今陛下不先滅強敵、收復燕雲,反而勞師遠征江南之地,臣為陛下所不取也。”

這才有點意思,張昭立刻揮手制止了侍衛們把他們兩架出去的舉動。

隨後張聖人做了個強忍怒氣的樣子,因為按照正常的帝王來說,此時肯定是被激怒了的。

“安於南國?吾可沒看出來李璟願意安於南國,他的野心可不小!

若不是其先發難,孤又怎麽會南征?但如今既然已經南來,說這些還有什麽意義?某誓要生擒之!”

馮延魯一看張昭蠻橫又堅定的態度,心裏反而是一喜。

真要打過江去,絕對不會對他說這麽多,恐怕是生怕他們泄密,一個字也不多說,悄悄就過江了。

現在這麽說,恰恰印證的了他的猜想是沒錯的。

站在周國的立場下,現在中原四周危機四伏,河南、河北的水旱蝗三災剛有所減輕,此時絕對不是立刻動手攻到江寧的時候,於是馮延魯再次叩首懇求。

“我主出兵確實欠缺考慮,但是如今被上國打殺了十萬精銳,早已受到懲戒。

方今陛下若是拿下楚州,還可以說是小懲大誡,但得了東都,還要過江攻打西都,豈不成了竊一羊而以命相償?

況且自楊忠武王定鼎江南以來,百姓多仰仗得安寧。

等到我主烈祖奠定基業,恩惠播於鄂、黃、蘄、江、洪、宣、潤諸州,士民都感於恩義而願效死力,江北雖然大敗,江南還有數萬精銳。

反觀陛下,雖有鐵騎無敵,但渡河舟船不足,水軍尚未練成,真要渡江,勝敗還未可知,是以外臣懇求陛下收兵。

而且陛下以驅逐北虜為大義,但幽雲尚在胡虜之手,就燃戰火於南國,其義有損也!”

說的很有道理,張昭倒是高看了馮延魯一眼。

作為南唐著名五鬼之首馮延巳的弟弟,只憑現在來看,人品、才華和眼界,似乎都很不錯啊!

張聖人再次裝出了考慮的樣子,不過有些話,他不便說出來。

因為這會徹底暴露他的心思,這就相當於在談判中,將底牌徹底暴露。

每到這個時候,就是慕容信長表演的時候到了,好大兒對於這個,那可是門清。

眼見張昭不說話,似乎在深思熟慮,慕容信長冷哼一聲。

“馮學士好一張利嘴,照你這麽說,我十萬將士舍生忘死,催筋折骨打下來的江北之地,還要拱手交還咯?

這揚州左近如此富庶,豈有拱手送人之理?”

馮延魯一聽,心中更加篤定自己的判斷,而跪伏在地上的周宗一見張昭還在沉吟,也知道這紹明皇帝很可能被馮延魯的話給‘打動’了。

只是他在心裏哀嘆一聲,這慕容白袍只提到了江北,而沒有說淮南的楚州和海州等,看起來,周國的底線,就是吃掉淮南了。

可是,沒了楚州這個門戶,縱然要回了江北,也防不住下一次啊!

不過,這個念頭將起,周宗卻又頹然委頓了下去。

想什麽呢?能拿回江北就是萬幸了,沒了楚州,還可以在壽州、滁州和天長組織防禦,而且他已經念過花甲,還能活幾年?